終於來了。今天(3月31日)起,香港交易所全資附屬公司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推出的新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機制(即“18C”)正式生效,有意根據新章節上市的公司可提交正式申請。“最近幾天,我們內部專門邀請了專業機構爲被投企業做了詳細的政策解讀和培訓。”常春藤資本高級合夥人路明告訴投資界,“梳理下來,有幾家被投企業已經達到了18C的要求,目前在積極和券商溝通中。”而多家投資機構也透露,會適當組織達到門檻的被投企業赴港上市。行動已經开始了——根據港交所披露信息,目前18C潛在上市申請人已經超過10家,包括了晶泰科技、美時醫療等科技企業,他們身後浮現了紅杉中國、真格基金、SIG海納亞洲、五源資本、軟銀愿景基金、厚樸投資、和暄資本等一衆創投機構的身影。很快,我們將見證首批18C IPO企業的誕生。
獨角獸排隊申請這些行業零收入也可赴港IPO
赴港IPO隊伍活躍起來。昨晚,京東在港交所公告稱,擬議分拆京東產發、京東工業於港交所主板獨立上市並提交了上市申請書。最近估值超100億美元的貨拉拉也向港交所遞交了IPO招股書;衝擊港股“白酒第一股”的珍酒李渡通過了港交所聆訊;經緯創投、順爲資本、源碼資本等VC/PE支持的易點雲通過港交所聆訊;啓明創投、騰訊參投的梅斯健康也通過了港交所上市聆訊等等,還有KEEP、Soul、途虎養車等新經濟公司進一步更新招股書。與此同時,港股IPO新規正式开閘。這一次,港交所新規最大亮點在於,面向五大特專科技行業的公司——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硬件、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及新食品及農業技術,通過修改主板上市規則,吸引無盈利、無收入的科技公司赴港上市,也被業內稱爲是“港股科創板”。爲此,普華永道將受益的行業方向做了一番更詳細的梳理:
而最終上市門檻如下:
“特專科技賽道是一個充滿成長和機會的賽道。”一周前,港交所上市主管伍潔旋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港交所已經跟很多潛在的上市公司和保薦人以及市場專業人士就新規的商業可行性進行了非常多的討論,有非常多的公司表達了對18C的興趣,希望在新規實施幾個月後能列出首批申請上市的公司。金杜律師事務所研究團隊認爲,處於初創期或成長期的特專科技公司,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光電芯片、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領域的新興企業,具有大投入、長周期、高風險等發展特點,資本投入水平有限成爲約束特專科技企業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上述18C 章的出台將大幅降低特專科技公司在港上市的門檻,對於相關特專科技公司來說絕對是重要的發展機遇。目前,一批企業已經邁出了步伐。根據港交所官網,目前潛在上市申請人共有11家,其中具名的有美時醫療、晶泰科技。
晶泰科技在一級市場較爲人熟知,這是一家以智能化、自動化驅動的藥物研發科技公司,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溫書豪是一名80後中科院博士,2015年在深圳創辦了公司。成立至今,晶泰科技集結了一支陣容豪華的投資人隊伍,紅杉中國、騰訊投資、峰瑞資本、真格基金、SIG海納亞洲、五源資本、軟銀愿景基金、中金資本、順爲資本、海松資本等超20家創投機構都進行了押注。尤其是2020—2021年間,晶泰科技曾先後完成了兩輪共計7.19億美元的融資,創造了中國AI制藥公司的融資記錄,最後一輪融資投後估值近20億美元(超130億元人民幣)。作爲AI藥物研發領域的明星獨角獸,晶泰科技曾被傳出擬赴美IPO,計劃募資4—5億美元,但從最新進展來看,港股18C或是其IPO的最終方向。顯然這只是一個开始,還有更多IPO趕在路上。
打通美元基金的退出通道赴港上市潮還會來嗎?
2018年那場上市盛宴猶在眼前。當年4月,港交所正式公布了“引入同股不同權機制及生物科技企業上市”的新機制,締造了港交所成立25年的最大一次改革。此後,中國內地企業掀起了赴港上市潮,小米、美團等巨無霸新經濟企業絡繹不絕,甚至一度上演神奇一幕:一天內有8家公司同時在港交所上市,敲开市鐘的鑼竟然不夠用了。這一次,赴港上市潮還會重現嗎?“18C的推出給港股市場添了一針強心劑,於VC/PE而言,無疑是多了一種退出窗口和路徑,更利好美元基金的科技項目。”北京一家知名創投機構合夥人說,“某種程度上輸出了一些信心。”他分析認爲,港交所在此時引出新規無外乎是希望進一步的擴大上市公司的選拔範圍,進一步豐富港股的上市公司組合。另一方面可以方便更多的概念型公司面向二級市場募資,輔助這些前沿科技公司成長。常春藤資本團隊最近正在針對18C新規展开研究,高級合夥人路明尤爲關注的是,此前在國內被認爲科創屬性不夠強的軟件和SAAS類企業被包括進了18C的行業範圍,這爲投融資艱難的SaaS企業帶來了新的IPO機遇。IPO一直都是中國VC/PE最主要的退出方式,香港18C實施後,科技公司的上市渠道更加通暢,也爲創投機構提供了一個退出通道。在退出通道更爲通暢的大背景下,VC/PE會更加積極參與我國的技術創新,持續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加速產業轉型升級。與此同時,投資人的關注重點也將從以前的互聯網模式創新轉向專精科技,“以前一些沒有足夠現金流或盈利的公司,也有了多個上市退出途徑,因此創投機構也更愿意在更早的階段布局。”路明說。“但18C推出以後上市的企業數量不會呈現爆發式的增長。”路明提醒,18C市值要求雖然降低了,但依然不是一般性企業可以隨便上的,基本要達到獨角獸以上級別。他進一步指出,港股市場投資者向來看重上市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具體成效還要看後續上市企業的估值和流動性表現。而港股流動性問題,也是投資人們多次提到的痛點。滬上一位知名VC投資人表示:“港股的流動性肉眼可見,加上世界經濟局勢走弱,如果再放低標准讓更多的公司進來,成交量能不能托得住是個很大的問題。”國內一家知名雙幣基金合夥人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18C爲企業上市和創投機構退出提供了一條多樣化路徑,未來不排除會有更多國內企業赴港上市。但對比A股和美股市場,港股的流動性問題依然迫在眉睫”。眼下,港交所大門前還有一支焦急等待IPO聆訊的浩蕩隊伍。
危機感香港,准備大幹一場
透過港股18C,不難看到港交所以及香港的危機感。爲維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持續放大招,針對人才、科技企業、風投機構設置了一系列支持科創的政策——除了今天正式實施的18C,港交所也在構思活化GEM(創業板),爲中小型及初創企業提供更有效融資平台。與此同時,香港300億投資基金也正在酝釀中,以引進和投資落戶香港的企業。在此之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也已指示財政司司長成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把近年在未來基金下設立的香港增長組合、大灣區投資基金、策略性創科基金、共同投資基金歸一收納,匯聚資源,由政府主導投資策略產業,吸引和助力更多企業在香港發展,頗有內地城市引導基金經驗的影子。加入新一輪產業革命,香港與內地之間的往來愈發密切。2022年9月,香港、深圳聯合發布支持前海深港風投創投聯動發展十八條措施,支持前海風投創投機構拓寬融資渠道,對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給予200萬元一次性獎勵。今年3月,深圳市人社局與香港城市大學籤署了合作備忘錄,發起設立“HK Tech 300共創空間”以支持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同時還推動了深圳天使母基金等投資機構設立專項基金,投資於獲HK Tech 300支持並落戶大灣區的初創團隊,並向符合條件的初創項目提供各類創業補貼和創業擔保貸款等配套支援。當然,人才是重中之重。爲鼓勵人才來港並長遠留港,香港推出了“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通過該計劃引進的人才可獲兩年籤證,並在居住香港7年後可以申請永久身份證。而這一次門檻比以往都要友好——條件之一是全球百強大學畢業生,按此標准內地有9所大學滿足,分別爲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以及華中科技大學。此外,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還發布《有關香港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的政策宣言》,希望吸引全球家族辦公室在香港开展業務,引入新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搶下高端人才,拿下新興產業,成爲香港眼下關鍵一役。爲此,港府對於希望重點發展的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制造與新能源科技等產業,香港專門制訂了目標企業名單,搭配一系列“配套措施”,提供量身定造的企業落戶計劃,以及爲這些企業的人員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務,例如申請籤證、子女教育安排等。按照特區政府制定的目標,在2023年至2025年期間,將通過各項輸入人才計劃每年吸引至少3.5萬名人才,也就是說,3年內香港至少要吸引10.5萬名人才。此外還將整體引進企業目標爲1100家左右,包括龍頭企業和科創企業。可見,香港對於人才和科技企業的渴求,溢於言表。“可以看到,香港也在培育自身的科技產業,一方面大力招攬人才,另一方面也會嘗試透過‘基金招商’招攬企業。”大灣區一位跟政府引導基金打交道多年的投資人感嘆,這是今年全國各地招商大潮最生動的寫照。“我哋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獅子山下,我們即將迎來香港的另一面。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今天,港交所18C正式开閘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