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人會看到“危”,有些人則會看到“機”。
”
作者 | Lexie 編輯 | Lu 首圖來源:Business Insider
本周一,Facebook母公司Meta表示,將再裁員1萬人,成爲首家宣布第二輪大規模裁員的大廠。四個月前Meta剛剛裁員1萬1千人;
本周三,招聘平台巨頭Indeed表示,預計將裁員約2,200人,佔員工總數的15%;
今天,咨詢和IT外包服務埃森哲表示將在未來18個月內裁員1.9萬人,約佔其總員工數的2.5%。
從去年年中开始愈演愈烈的科技圈大裁員從今年初就經歷了一次小高潮,Salesforce裁員10%(約7000人)、 Amazon裁員1.2% (約1萬8人)、Alphabet裁員6% (約1萬2人)、Microsoft裁員5% (約1萬人)接連發生,這使得全美失業人數在僅一個月內就超越了10萬人,不僅是兩年以來的月度新高,更是一年前同一時間段的5倍。
Layoffs.fyi的數據顯示, 今年至今已經有482家科技公司進行了裁員,裁員總數超過了12萬人。金融環境持續收緊,科技公司盈利的壓力超過了增長的動力,爲了降本增效裁員和降薪成了免不了的課題,這樣的形勢難以讓人對目前的就業市場,尤其是在這兩年被視爲黃金飯碗的科技圈就業保持信心。
當科技巨頭瘋狂裁人,被裁掉的那么多從業者都去哪兒了?
01 科技公司的自我矯正
許多類屬於科技類的從業者並不是真的在科技行業工作,CompTIA的數據顯示,過去10年間基本上59%的科技類從業者其實就業於金融、零售和醫療保健等領域,因爲這些領域的許多公司也在加速數字化和自動化的進程,對於科技類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
在裁員潮中,像是工程師等仍有一身硬技術傍身的職業仍然需求旺盛,ZipRecruiter去年年末的一項調查顯示,有79%的被裁員者在3個月內就找到了新工作。去年12月全美對科技類職位的招聘數達到了30萬,雖然說不上是最高峰,但與前幾年的趨勢仍基本吻合
Monthly U.S. Tech Job Postings | 圖源:網絡
在1月份科技大廠瘋狂裁員之時,整體科技類職位的招聘數量比12月還有所增長,主要需求來自政府、保險和金融等多個行業,甚至包括Citi和IRS等機構
Tech Industry Employment | 圖源:網絡
這幾年來,科技大廠以優厚的薪酬和福利吸引到了許多優質人才,而在這一波大裁員中初創公司和零售醫療等傳統行業可以“漁翁得利”,不再處於競爭劣勢,雖然在薪酬上科技從業者的要求並不會降低,但在大廠工作這件事不再顯得那么酷了,越來越多人傾向於在變數更少的其他行業尋求穩定,入職時的福利和大廠的黃金頭銜在裁員時被一封復制粘貼的解僱郵件和門卡無法使用的冷冰冰現實擊碎,這着實會讓人對在大廠再就業重新產生思考。
Gartner的一項調查顯示,雖然薪酬仍是從業者求職的第一考慮因素,但工作生活的平衡這一新選項成爲了求職者的第二考慮因素,對於想要在這一節點“撈”到人才的公司來說,如果無法在薪酬上給到最佳,或許給科技從業者他們想要的穩定和平衡卻可以出奇制勝。
TechCrunch對多個公司的CIO和獵頭進行採訪後,得出的結論是我們仍然可以對目前的就業市場持樂觀態度。這些科技類就業專家普遍認爲與其說是互聯網科技的泡沫破碎了,不如說我們目前看到的更像是科技圈內部的一場大型矯正。雖然我們正在目睹着近兩年來最殘酷的一批裁員,但事實是過去幾年“增長高於一切”的態度讓大多數科技公司多多少少都招人過度,所以目前的矯正並不代表整體對科技類打工人需求的減少。像是Google在加州的裁員雖然包括工程師等職位,但更包括幾十個按摩師等非科技屬性的職位,當我們將這樣的數據從“大廠瘋狂裁員”的恐慌中剝離出來,就會更加清晰的看到目前的現實是或許非科技類的人才市場會變得緊張,但科技類就業仍呈正向發展。
02 絕處逢生,初創強勢襲來
這一場裁員潮讓許多失業者意識到只要自己的就業命運掌握在別人手中,被裁員的風險總是會存在,所以除了再就業,還有很多人選擇开啓自己的事業。
去年12月初創公司向Y Combinator提交的申請數增長了20%,在今年1月申請數更是達到了去年此時的5倍。
Clarify Capital LLC對被裁員的1000位科技工作者進行的調查顯示,他們之中63%的人在被裁員後已經創立了自己的公司,並且收入比之前要高。
這些新創始人所建立的新事業也是五花八門,比如有人腦洞大开,像是基本上整個職業生涯都在科技公司工作的David Jacobowitz,近幾年都在TikTok負責營銷,但這次選擇了主動辭職,追求和科技毫不相關的副業 - 無糖巧克力品牌Nebula Snacks。
圖源:CPGD
有些人仍選擇在熟悉的賽道創新:
之前在被稱爲“醫護領域星巴克”的Carbon Health負責策略和增長的Jen Zhu在被裁後建立了自己的公司Maida AI,專注用AI技術提升臨牀和醫療系統效率。 在多個初創公司負責營銷部門管理的Joe Cardillo因爲經歷了一系列痛苦的裁員,索性創立了自己的管理咨詢公司The Early Manager,幫助僱主和僱員一起打造更加公开友好的企業文化。
有些人則是將此前所學轉移到了自己感興趣的其他賽道:
像是之前爲NFT交易市場OpenSea工作的工程師Nish Junankar在大批同事被裁後選擇辭職,建立了Feasier家居交易平台。
Anmol Sahai被從抵押貸款平台better.com解僱後,創立了法律科技公司Composure,致力於將法律事務部門的日常工作自動化。
Peter Henry在被MetaMap從副總裁職位解僱後,成立了Farmer Friends,將自己對農業的熱愛轉化成了這一幫助農民接觸數字銀行和借貸等金融服務的事業,此前在多米尼加共和國因興趣买下的咖啡農場也誤打誤撞成爲了了解行業運作的最好信息渠道。 盡管新一波初創公司的賽道花樣百出,但它們來勢洶洶的勁頭成功吸引到了投資者的注意。
很多人認爲目前的經濟下行是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和2008年金融危機的重演,而這次的裁員/創業潮讓投資者格外心動的另一原因就是在過去的經濟危機前後,鳳凰涅槃出了如今的科技/商業巨頭,比如在2000年危機後快速增長的Google,還有誕生於2008年經濟危機前後的Airbnb、Slack、WhatsApp和Square等公司。
事實上是,約有一半的Fortune 500公司都是在危機時代誕生的。不管是重新分配的人才需求,失意者絕望中的奮力一搏,還是試圖將不幸變幸運的倔強,危機時刻的暗潮湧動總是給人新生將至的希望。
對投資者來說,雖然2022年全球風險投資整體減少了33%,約爲4830億美元,但流向早期初創公司的投資仍然穩健,天使輪和種子輪完成的融資達到了374億美元,與2021年的記錄接近。
更是有一些投資機構鐵了心要幫助在此次裁員潮中被失業後追逐自己夢想的創始人,比如:
來自舊金山的Day One Ventures在去年年末推出了一個叫做“Funded Not Fired”的項目,目標是向20個由此次被裁員者新創立的初創公司提供10萬美元投資,在這些公司中脫穎而出的精英公司更是會獲得Day One Ventures接下來提供的100萬美元投資。
合夥人Masha Bucher表示她相信在這次被裁掉的科技人才中至少有0.1%-1%將成長爲出色的創始人,Day One爲這一項目總共准備了至少500萬美元,甚至最高准備給出1000萬美元。截止到今年2月它已經完成了對7個公司的投資,總共收到了1200多封申請,這些公司中有25%是由女性創立的。
還有像是對Facebook、Etsy和Skype等公司都有投資的知名硅谷推手Index Ventures、奧地利VC Speedinvest、硅谷投資機構Venture Partners也推出了類似的項目,專設資金用於投資新創立的早期初創公司。
Funded not fired | 圖源:網絡
雖然有這些投資公司的雪中送炭,但是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新創業者面臨着更加嚴峻的考驗,大批初創公司的估值正在被腰斬,利息高升,科技股票表現疲軟,市場環境讓投資者整體較爲謹慎,再加上WeWork和Theranos等公司的醜聞讓投資者在掏腰包之前會進行更加深度的調查。
如果創始人只會打漂亮嘴炮在現在的行情下很難融到錢,他們需要全方位的實力升級。
曾經的打工人需要適應創始人這一新身份,像是如何跟投資者pitch、如何組建自己的團隊、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等問題也都成爲了新的挑战,市面上有像是CoFoundersLab這一被稱爲“面向創始人的領英”公司來幫助創始人尋找初創公司合夥人,提供pitch技巧、爲行業精英組建社群,但說到底這場身份轉變需要的更多的還是創始人內心的強大,不過至少目前的創始人們紛紛表示即使前路艱難,做自己的事業比做安逸的打工人更有成就感。
CoFoundersLab | 圖源:網絡
目前的裁員潮或許是科技圈內部的短暫自我矯正,或許這一轉折點讓打工人徹底對科技大廠失去了興趣,又或許在這個時代每個公司都是科技公司,傳統產業這次終於可以獲得高科技人才來自身加碼,又或許下一個巨頭真的會在這次危機中誕生……
不過就像所有危機一樣,在這個時候有些人會看到“危”,有些人則會看到“機”。
可以對於被失業而悶悶不樂呼喊着科技行業要完,但也可以像許多已經开始行動了的人一樣找到自己的軌道,讓這場裁員變成一次“焉知非福”的幸運。
參考來源:
The tech jobs market might not be as shaky as it feels (TechCrunch)
Where will all the laid-off tech workers go? (Vox)
Tech layoffs are creating a new era of scrappy (and humbled) founders (TechCrunch)
文末互動: 你有在這次裁員浪潮中收到影響的故事嗎? 歡迎評論區留言和我們分享
別忘了點關注,不迷路啊。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北美巨頭一周內裁員3萬,至暗時刻的轉機在哪?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