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人比管事更難。
文/孫穎瑩
編輯/王芳潔
管人往往比管事更難,很多大公司的管理者,應對此有切身體會。
他們常常會有那種“聽了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式的困惑,人才無非四件事,“選用育留”,自己明明已經看過很多書,上過很多課,也花大價錢請過不同的咨詢公司,爲什么槓杆這么低?
還不是因爲大。因爲大,業務多元,因爲大,組織復雜,同樣也是因爲大,常變常新。如清華社會學教授羅家德在《復雜治理》一書中所言,大中型組織和平台都是復雜系統,如何管理關系、網絡和“湧現”,是系統管理者必須面對的重大議題。
所謂“湧現”,是一種廣泛存在於復雜系統的現象,由關系網絡與個體共同演化。2019年,馬雲在退休信裏寫道,阿裏已經實現了良將如雲,今年,這個定義被迭代爲企業家如雲。一個阿裏人,從士到將,再到企業家,就是個人與組織共振後的湧現,也是先進生產關系的一個側面。
對於企業來說,生產關系爲生產力服務,所以組織和業務就像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一旦集團有了新的業務規劃、業務思考,組織上就會快速排兵布陣,想辦法和業務配套,設計生產關系適應業務,讓業務更好的落地。所謂雌雄同體,既看業務,又看組織。
一個極致的案例是最近一次的阿裏組織變革。短短三個月時間裏,變革迅速落位,一個以生態協同爲基礎理念的大集團,被拆分成了“1+6+N”控股型組織結構,每個BU都實現了從業務线到獨立法人的組織躍遷。
這些變化被凝練到一封全員信裏,但千萬不要相信它只是寥寥數字,一個決策,和一個指令。它是10萬人的一次大遷徙,一邊要基於新結構進行人才盤點,一邊要重新明確崗位職責,然後再一次人崗匹配,再一次去管理人、激發人,在新的市場環境中,以新的陣型去打贏战爭。
難嗎?當然難。
這些年,人才管理領域,企業界流行向華爲和阿裏看齊。其實此舉並非是規模崇拜,而是要汲取那些從泥土裏摸爬滾打出來的經驗。
01
阿裏有句土話,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有意思的是,很多年過去了,這句話倒是一直沒變過。
過去24年裏,因爲战略的迭代,這個組織一直處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變化當中。
2002年1月,馬雲帶着金建杭到北京長富宮見曾鳴,討論阿裏如何在當年“掙1元錢”。會後曾鳴做了一份战略PPT給阿裏,其中一頁講阿裏的三年战略,內容是“Meet at Alibaba,Work at Alibaba,Live at Alibaba”。到了2004年,“Work at Alibaba”的議題被正式擺上了阿裏的战略會。從那時起,阿裏的底層邏輯就一直沒變過,它提供商業的基礎設施,所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什么是商業的基礎設施?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後來,有人認爲阿裏是一家零售公司,這種認知應該太表象了。
所以,也就是在2004年开始,支付寶從淘寶獨立出來,後來生長成爲螞蟻集團,菜鳥和阿裏雲也相繼成立。
到了2011年,淘寶一拆三,淘寶、一淘和淘寶商城獨立運營,次年,著名的“七劍下天山”战略落地,阿裏將子公司制改變爲事業部制,從此正式开啓了生態化發展的時代,逐漸形成了“阿裏動物園”。
但是隨之而來的是煙囪林立的問題,互聯網行業自有馬太效應的規律,所以在增量市場階段,重復造輪子會帶來輪子不夠大的問題,無法實現碾壓式發展。2015年,阿裏开始推進大中台战略。
不過客觀上,大中台會以犧牲部分效率爲代價,當市場進入接近存量狀態後,效率的優先級又提高了。於是2020年起,阿裏开始拆中台,逐步推行經營責任制,开啓了多元化治理時代。及至2023年的這次變革,“1+6+N”的治理模式落地,其實是經營責任制的終極狀態。
抽象來看,變化是所有大公司的需求,伴隨着發展,很多公司都开始出現能力的溢出,例如账上沉澱了大量的資金,業務形成了可復用的流量池,當然更重要的是企業的本能,出於避險,或出於發展,它們都會去尋找下一塊奶與蜜之地。
但在尋找的路途上,企業不可能一直重新招人,一方面空降人才存在存活率問題,另一方面也會寒了老將士的心,人心不能散。
更多時候,大家傾向於目光向內,通過重新的排兵布陣來實現組織的變革。例如,現任阿裏大文娛總裁樊路遠原爲支付寶負責人;現任本地生活總裁俞永福是隨着對UC的並購,進入的阿裏,隨後負責過高德、阿裏媽媽、阿裏影業等多個業務板塊;現任飛豬總裁南天則是天貓最早的程序員。
而這就需要公司從源頭出發,通過精准的人才畫像來找到人才,不僅滿足當下,更面向未來;再通過人才盤點來搭建完整的人才庫,僅有人才庫也不行,還要通過職級體系的梳理,來確定人才的水位,以滿足不斷發生的人崗匹配需求。
而人崗匹配需求又從哪裏發起呢?當然從組織發起。這就需要一個全面、完整、細顆粒度的組織看板。
在阿裏的招聘環節,有個業界很有名的概念叫“聞味道”,甚至有的招聘官就叫聞味官,那是因爲阿裏的人才畫像維度,不僅包括冰山上的部分,例如知識、行爲和技能,也包括冰山下的部分,包括態度、價值觀、角色、個性品質、自我形象、內驅力。早期,中供鐵軍很喜歡招一種人,苦大仇深,因爲這種人才往往具有很強的飢餓感,能夠在復雜、困難的地面战中保持狼性。
同樣爲人熟知的是阿裏的P+M職級體系,通常被認爲這是在給人才打標籤,即專家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這個標籤在人才市場上具有相應的價值。但阿裏的這套體系,還可以拉通整個公司的人才水位,比如相同的P級要具備類似的能力和素質,高P還要有帶隊的經驗,這樣才能夠適應生生不息的業務需要,和分分合合的組織變化。
總體來說,這是一套完整的、集“業務战略-組織-人才”一體化的理念的人才管理系統,阿裏將之稱爲“組織大腦”。
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它對組織產生的價值包括:
一,看清組織,基於清晰的數字化的組織畫像,幫助企業管理者和HR精准調控組織,是組織的掌舵台;
二,管理人才,基於人才畫像洞察,通過人才檔案,對人才池進行人才盤點和搜索,讓優秀的人才可量化可看見,知人善任,激活個體;
三,排兵布陣,讓組織設計與生產關系、人力資源進行最大化的匹配。
正是這個組織大腦,讓阿裏可以在若幹次變革之中,精准地找到適合阿裏土壤的種子,而這些種子,會在組織變革所帶來的變陣過程中,完成人才變陣,讓合適的人落位到新的組織體系中。
02
當選人和用人的方法論被找到,接下來企業就該進入下一個命題,如何管理人。
一個壞消息是,躺贏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躺贏不是管理贏,而是因爲你站在風口上。”OKR敏捷績效管理創始人姚瓊告訴《最話》。
但是還有一個好消息,粗放發展所帶來的損耗,就像沙子一樣覆蓋在組織上,所以我們依然可以通過精細化運營,把金子篩出來。就像姚瓊所說,越是大環境差、發展不好、往下走的公司,越能清楚的意識到要抵抗下滑、對抗瓶頸。
所以,當阿裏要向組織要效率,开啓經營責任制時,伴隨而來的是績效改革。新的組織理念和新的管理工具,同樣也是硬幣的兩面。
阿裏曾經是KPI考核機制的堅定執行者,“曬KPI”更曾是業務战略落地的一個高質量的溝通工具。在天貓內部,有過一個口號“曬個KPI的日光浴,上上下下前前後後地曬通透!”
KPI是一種數據化的績效管理工具,它執行簡單,相對公平,因此被企業界廣泛採用。人人都說,管理要符合人性,表面來看,KPI的確可以鼓勵多打糧食。但往深處走後,幽暗處還有人性的另一面。
在KPI考核制度下,經常會出現一種情況,爲了更輕松的通過考核,員工會把KPI有意識的定低一點,給自己留一點後路。人具有風險回避的本能,所以也會回避挑战。
同時,KPI考核,只以結果論英雄,而不去考慮一些環境因素、彈性因素以及主觀因素,靈活性也不足。而隨着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加入,傳統的KPI考核也不適合年輕管理者以及年輕員工的心態。
更爲重要的是,在適用像阿裏這樣的多元業態時,KPI無法做到組織之間目標的透明和協同,它更像是一個孤島。但越是復雜的組織,越需要透明和扁平,越強調協同,這才是推進組織走向敏捷的關鍵。
於是,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公司开始採用OKR管理工具,這是一套以目標管理爲綱的管理工具,通過從战略到目標,再到關鍵動作的層層分解,來實現整個組織的目標對齊。
尤其是大企業,在運轉過程中,上層管理者往往困惑於管理意志的衰減,所以不管是簡化組織架構,還是實現業務閉環,都爲了降低內部交易費用,提高組織的傳導效率。
還有一種普遍情況,越上層的管理者,與基層的執行者之間存在信息偏差,大家彼此看來,都是霧裏看花。而OKR的核心功能就是打破這層迷霧,實現上下同欲。
實際上,這種信息偏差還廣泛存在於不同業務部門和平行團隊之間,因爲機構龐大、組織復雜,很多員工互相之間甚至不認識,但只要大家都把自己的OKR拿出來通曬,就能迅速相互對齊和協同。
同時,OKR管理鼓勵挑战,在設定目標時,員工不僅會設立保證性目標,更要設立挑战性目標。
這就是爲什么,阿裏實行OKR的時間,和它追求敏捷組織的時間高度吻合。及至目前,OKR已經在阿裏的各個業務线落實到位。
當前,用 OKR 开雙周會、开月會已經成爲菜鳥技術部的常用方式。大家不再像傳統部門會議,去各自羅列所做的事情1234,而是在會上根據OKR結構同步完成進展,對於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風險及時反饋,既讓信息同步更高效更清晰,同時也更利於團隊做出階段性的資源調整。
而於阿裏雲的實踐來看,OKR的引入,大幅提升了阿裏雲“拉战役”,“打勝仗”的能力。
“战役”是具有強烈阿裏特色的組織方式,本質是大型的項目集,還具有战略性、復雜性、時效性的特點,需要跨組織、跨團隊的協同才能完成。而於阿裏雲而言,其內部每個战役都有整體的O,每個子战役承接一個KR,每個項目又承接子战役的KR,每位項目成員都承接項目的KR。
在如此的目標拆解之下,在每季度的匯報時,阿裏雲要拉齊的就不再是單一的數字、各種參考數據,相反,他們可以以拆解的OKR爲牽引,爲子战役月度、項目周度進行review,所有的OKR調整也在匯報會上確定。
而到了考核階段,阿裏雲也不再是唯數字輪,而是由战役Owner給骨幹成員打分。如果跟战役Owner與業務Owner的打分有偏差,由战役HRG負責拉通對齊。
“目標有共識、過程會管理、協同有保障、結果有沉澱”,這是阿裏雲內部對OKR的價值評價。
這就是向管理要到了效率,在這個降本增效的時代,幾乎每個公司都想有類似的效果。所以,用OKR不是阿裏的孤立選擇,它幾乎已經成爲了一種時髦。但說實話,用的公司很多,用好的卻不多。
最麻煩的還是像阿裏這樣的老企業、大公司,多數已經用慣了KPI。管理者想要轉型,一般會請一家外部團隊來給公司做培訓,每個人發幾本書,然後就由HR部門發一封全員信,宣布公司OKR了。仿佛從這一刻开始,公司就變成了谷歌式的先進公司。
而員工大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經常會把KPI粗暴的翻譯成OKR語言,應付了事,最終整個改革草草收場。
這正是中國大企業的痛點所在,它實際上是一個一把手工程,需要公司一號位,業務一號位真正Buy in。
更爲重要的是,從KPI到OKR,背後是管理理念的遷移,對於復雜組織來說,一個理念要達成共識,深入人心,再滲透到日常工作當中,絕非一日之功。
所以,即便是阿裏,它能夠在三個月內完成組織架構的拆分,要全面落地OKR卻花了三年時間。
落地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需要精心考量。例如在菜鳥,萬霖會參加啓動期的每一次共識會,並且菜鳥並不是一下子就讓全員使用OKR,而是選擇先讓P8以上的管理者用OKR,到今年,組織內下沉到三四线城市裏倉管的人也开始使用OKR,OKR從辦公室慢慢推廣到一线。
03
正是因爲意識到管人比管事更難,很多企業都有愿力,在建立管理能力的過程中,盡量多的投入資源。
一位原互聯網公司總裁助理告訴我們,她曾任職的公司,聘請過多家外部機構,來分別對公司的人才管理體系和OKR績效管理工具進行過咨詢和培訓。
代價當然不菲,錢只是一方面,每次咨詢,公司的管理層都要花大量的時間做問答,接受輔導,參加培訓會議,並在項目持續過程中持續投入時間。
但效果卻不盡人意。在她看來,核心的問題是沒有打造整個人才管理的閉環。隨着組織復雜性增加,變化的概率增大,“選用育留”四個環節,不再线性分布,而是开始發生循環。
例如在阿裏的這次組織變革中,中台部門的員工大多數要“下放”到業務线,業務线之間也有人員的交叉和流動。這其實是再次進入了選人環節。
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方案是,“選用育留”共用一套價值體系。過去24年裏,阿裏其實就在幹這件事,形成本土化的人才管理方法論。它不僅以用定選,也以選待用,真正實現了人才管理的閉環。
例如,這家公司會把員工分爲四種:明星,野狗,黃牛,白兔,有才有德的員工叫明星;有才無德的員工,叫野狗;能力差一點但任勞任怨的員工,叫黃牛;無才有德的員工,叫白兔。阿裏認爲,要捧明星,消滅野狗,清理老白兔,放心用黃牛。
同時,組團隊就像打撲克牌,要打好一副牌,就要關注三種人,直接下屬、下屬的下屬和全公司的明星。
同時,阿裏還強調“三年動一動”,鼓勵員工走出舒適圈。很多公司都是“等到下雨天才修屋頂”,每每危機時刻,才想要人員流動,結果反而造成組織的動蕩。但像阿裏這樣,讓流動不是偶然,甚至不是文化,而是制度和必然,這就保證了無論晴天還是雨天,隨時能順利的修屋頂。
說到底,咨詢的核心價值,並不是輸出一套方案,而是輸出底層的經驗和邏輯,授人以漁,因爲沒有人比管理者更了解自己公司。
正因如此,隨着此次組織變革,阿裏集團HR團隊的核心骨幹成員,來到了釘釘,新組建了“組織變革與發展”部門。這些人都曾深度參與阿裏組織變革,今天,他們將對外輸出這一整套完整的經驗。
例如“組織大腦”,它生長於阿裏40多個業務組織,超過10萬名員工的多元生態當中,又經過了10余年的變革,沉澱了數千個數據標籤,具有高度的行業適配性和產品自定義配置能力。
從組織大腦,OKR,到人事、假勤、薪酬、招聘,再到企業變革咨詢服務,這套一站式人才管理解決方案被稱爲——“釘釘HCM+”。
因爲阿裏的組織最爲復雜、人員最爲復雜,當然變革也最爲復雜,這就使得“HCM+”更像是一位“當過運動員的教練”,它也像一本武功祕籍,既有招法,也有道法。
盡管阿裏將通過咨詢的形式分享自己的道法,但在“釘釘HCM+”當中,很多招法是由生態夥伴提供的。這些年,釘釘堅持PaaS first、Partner first,就是要把能力开放出來,和生態夥伴一起,既做大面向客戶的價值,也做大共同的商業價值。
因爲大公司的病,阿裏得過,大公司的藥,阿裏也有。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阿裏是如何打造敏捷組織的:組織大腦、OKR本土化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3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