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消息,引起了食品飲料市場的巨震。
7月14日,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和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下稱聯合專家委員會)發布了無糖甜味劑阿斯巴甜對健康影響的評估報告。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援引對人類致癌性的“有限證據”,將阿斯巴甜歸爲可能對人類致癌之列(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第2B組),聯合專家委員會重申其每日允許攝入量爲每公斤體重40毫克。
消息一出,相關“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話題討論引爆了社交媒體,網友們紛紛把含阿斯巴甜的產品扒了個遍。
阿斯巴甜是常見的人工代糖之一,在食品飲料中並不少見,市面上主打“無糖”的食品飲料,有不少使用了阿斯巴甜,包括可口可樂無糖汽水、綠箭口香糖等。
事實上,近年來關於阿斯巴甜的爭議不斷,如今一錘定音,確定“可能致癌”,與之相對的是天然代糖不斷受到市場的青睞,成爲了健康食品的新選擇。
代糖指能賦予食品、飲料等甜味的食品添加劑。根據來源,代糖可分爲人工代糖(紐甜、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安賽蜜、甜蜜素及糖精等)和天然代糖(赤蘚糖醇、木糖醇、阿洛酮糖、甜菊糖苷和羅漢果苷等)
在此之前,阿斯巴甜是使用最爲廣泛的代糖。但近幾年,阿斯巴甜在相關市場中“一家獨大”的局面一直在被瓦解。中國作爲世界最大的甜味劑生產國,阿斯巴甜的產量在逐年下滑。與此同時,天然甜味劑在代糖產品的應用佔比在快速增加。
人工代糖的歷史悠久,1879年,一位美國教授就意外發現一種甜味劑,其甜度相當於蔗糖的300-500倍,也就是第一代人工代糖,糖精。在蔗糖生產匱乏的年代,糖精憑借高“甜價比”(即獲得單位甜度口感的價格)比被廣泛使用。但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人工代糖的安全性提出了更多的質疑。
從最初的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到安全性更高、口感更好的安賽蜜、紐甜等,這些人工代糖大都存在健康爭議
比如糖精和甜蜜素存在致癌風險,世界上有多個國家禁用這兩類代糖。如今阿斯巴甜也被認定存在致癌風險。
安賽蜜雖然安全性較好,但科學家們仍發現了一些潛在問題:比如含有致癌物二氯甲烷,長期接觸可能會導致頭疼、惡心、精神錯亂和癌症。
最新一代的人工代糖糖紐,其甜度是蔗糖的7000-13000倍,雖然甜度倍數高,但難以把控,目前應用並不成熟。
可見,這些人工代糖或多或少都存在健康爭議。誠然,企業生產只要符合相關的生產標准規定,控制在一定的使用劑量範圍內,使用人工代糖都是合法合規的,從這個角度看,人工代糖仍有其生存空間。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華霄認爲,天然甜味劑和人工甜味劑都屬於食品添加劑,如果按照食品添加劑國家標准來使用,可以認爲都沒有安全問題。“但如果在長期攝入的情況下,可以認爲天然甜味劑更健康,因爲天然甜味劑已經在自然界長期存在,其結構更容易在各種代謝途徑中被代謝掉,不會累積在人體內。”
在消費者健康意識不斷提高的背景下,爲滿足消費對健康的需求,打消消費者的顧慮,生產企業逐漸減少或者放棄人工代糖的使用。
根據英敏特數據庫對2010-2020年代糖產品全球終端消費市場數據顯示,十年間,人工代糖在全球市場的佔比從91.84%下降至70.59%,天然代糖則由8.16%提升至29.41%,來源於植物的天然代糖成爲更多“無糖”產品的優選。
如今,市面上已有越來越多的無糖食品,許多飲料、面包、雪糕、零食等一系列食品都有無糖版本,並逐漸佔領商超貨架的C位,而消費者也更愿意爲這類產品买單,無糖消費時代已至。
數據更能直觀反映,以無糖飲料消費爲例,根據《健康中國飲料食品減糖行動白皮書(2021)》數據顯示,2014-2019年我國無糖飲料銷售復合增長率達40%以上。預計到2027年,我國無糖飲料市場規模將在2027年達到276.6億元,未來數年將保持兩位數增長。
無糖食品,准確地說是指不含蔗糖、葡萄糖、麥芽糖、果糖等的甜味食品,而用代糖去替代,這樣實現即保證食物的甜味的同時,又把熱量將至最低。 在健康觀念越來越深入的背景下,可以預見的是無糖食品也將成爲主流。
2017年,元氣森林推出“0糖0卡0脂”氣泡水產品,由此也掀起一股“0糖”風潮。2019年,喜茶推出低卡甜菊糖苷爲甜味來源的飲料,2020年,奈雪的茶推出“0卡糖”;同年,CoCo、一點點等茶飲品牌也加入隊伍中,开始使用天然代糖“阿拉伯糖”。
目前國貨飲料品牌都傾向於使用天然代糖,包括赤蘚糖醇、甜菊糖苷、羅漢果苷。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兩大巨頭主要使用阿斯巴甜等人工代糖,健怡可口可樂、零度可口可樂以及瑪氏Extra口香糖等飲料及零食中均有應用。
不同代糖的選擇,與生產成本息息相關,人工代糖多是高倍糖,在“甜價比”方面優勢明顯,可以最大化地控制和壓縮成本。不過,隨着技術的迭代更新,天然代糖的成本也在下降,甜菊糖苷的甜價比也已經下降到蔗糖的五分之一,也只是阿斯巴甜的2.5倍。
無論是口感還是成本,天然甜味劑都具備替代人工合成甜味劑的條件,並且天然甜味劑更能達到消費者對於“天然、健康、安全”的更高需求,品牌方將更有動力選擇使用天然代糖。從消費端來看,人工代糖多年爭議加深了消費者對其的恐懼,這也更堅定了產業端向更安全代糖轉向的決心。
中信證券也有研報指出,出於安全性和成本的考慮,預計下遊廠商會加速三氯蔗糖等更安全的代糖對阿斯巴甜的替代。此外,隨着人們對於代糖的來源及安全問題關注度的不斷加強,對天然代糖需求預計還將高速增長。
回看我國汽車行業的發展,受限於汽車發動機等技術壁壘,過去我國汽車市場幾乎是歐美日韓汽車品牌的天下。
而新能源則是一次契機,讓衆多國貨品牌有了彎道超車的機會,入局時間早,以及在政策的推動下,國產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小鵬、蔚來、理想、埃安等造車新勢力快速崛起,成爲當下熱門的新能源汽車品牌,發展勢頭碾壓國外汽車品牌。
事實上,本田、豐田、大衆等國際汽車品牌都早也意識到新能源的發展趨勢,並且在資金及技術等有更多的資源,理應佔有先發優勢,只是受限與成功路徑依賴和利潤優先考量的制約,在新能源轉型上慢上一拍,而被敢想敢做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迎頭趕上,甚至超越。
這樣的彎道超車現象或許也將在飲料行業上演,此次“阿斯巴甜確定‘可能致癌’風波”是一次標志性事件。
使用人工代糖阿斯巴甜的兩大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和百事備受關注,不過百事可樂似乎並不打算改,可口可樂則不評論。
7月13日,在報告落地前一天,百事公司首席財務官Hugh Johnston就已經對路透社表示,該公司不打算改變其產品組合。“到目前爲止,科學證據表明,阿斯巴甜作爲一種原料是安全的,而且顯然具有零卡路裏的好處。”他說。
另一家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公司目前對該報告不予置評。不過,可口可樂已在測試新配方,據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Beverage Digest)報道,今年4月可口可樂在美國明尼蘇達州進行健怡可樂新配方的市場測試,用羅漢果和甜菊糖苷天然甜味劑代替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這款飲料採用7.5盎司(220毫升左右)迷你罐包裝,並標注有“植物基甜味劑”字樣。
在中國市場,多家食品飲料大公司則早早發布聲明與阿斯巴甜“切割”。
元氣森林稱其全线產品不含有阿斯巴甜,加加食品稱公司從未使用過阿斯巴甜。此外,一些上市公司,包括三元生物、華康股份等紛紛表態自己的業務與阿斯巴甜無關。
事實上,在飲料市場,國產飲料品牌在無糖飲料方面的探索主要使用的是天然代糖,以元氣森林爲例,其產品主要使用赤蘚糖醇,用天然代糖赤蘚糖醇取代了人工代糖阿斯巴甜,同時不含苯甲酸鈉、山梨酸鉀等防腐劑;奈雪的茶也曾宣稱“使用天然代糖”。
對於消費者而言,天然代糖是從天然植物或蔬菜水果中提取出來的糖,相比人工代糖更加健康,無疑會成爲消費者的選擇重點。
在市場的教育下,很多消費者在選購飲料時,會有意識看配料表判斷飲料是否健康,他們對配料表已經建立起一定的認知,更加關注與自身息息相關的成分。
在新加坡,所有營養級飲料都有健康分級,根據含糖量和飽和脂肪含量閾值分成A、B、C、D四個等級。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爲新加坡希望對國民的糖攝入量採取行動。
在互聯網上,很多消費者對飲料消費也有一個共識:配料表越短、越幹淨,也就代表着越健康。當下,可以看到國產飲料品牌們在極簡配料表上又走在了前頭,許多國貨飲料品牌在使用天然代糖完成“0糖”的迭代後,繼續向“0防腐劑”進階。
或許此次的阿斯巴甜事件將成爲無糖飲料新格局的一個轉折點。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阿斯巴甜“致癌”風波,無糖飲料格局或生變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3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