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全年淨利大跌87% 小米究竟虧在了哪?

3月24日,小米集團公布了2022年業績。受全球宏觀經濟環境及地緣因素,消費電子的寒冬仍未見離去,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需求明顯疲軟,在此背景下,小米的業績也一如預期,並不理想。

淨利潤大跌87% 營收同比增速由正轉負

根據財報,小米去年錄得股東應佔溢利爲24.74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減少87.21%,每股基本盈利0.1元。

期內,小米總收入爲2800億元,同比減少14.7%;毛利爲475.77億元,同比減少18.34%。

就營收詳細來看,主營業務智能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三個板塊中,僅有互聯網服務與2021年近乎持平,而智能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兩部分則分別同比下滑19.9%和6.1%。

基於各版塊表現,小米去年毛利減少18.3%至476億元,毛利率減少0.7個百分點至17%。

但小米的業績並非全無亮點。

去年,公司的境外互聯網業務依舊保持強勁增長趨勢,全年總收入達68億元,同比增長35.2%。其中第四季度,境外互聯網服務收入增長19.4至19億元。

另外,盡管廣告行業整體承壓,公司廣告業務仍有所增長,按年增長2.1%至185億元。第四季度,得益於廣告客群的多元化和變現能力的效率提升,境外預裝和境外效果及品牌廣告單季度收入雙雙創歷史新高。

仍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小米的遊戲業務實現逆勢增長,全年遊戲業務收入達到41億元,同比增長4.4%。第四季度遊戲業務收入爲10億元,同比增長8.7%,連續6個季度實現同比提升。

雖個別業務有不俗表現,但相比於主營手機業務,也算杯水車薪。盡管小米整體業績疲軟,但也均在市場預期範圍內。

小米總裁盧偉冰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2022年對小米而言是充滿挑战的一年。他預計,宏觀環境會逐步轉好,但全面復蘇仍舊需要一點時間,因此小米將會啓動“規模與利潤並重”的新經營战略。

高盛表示,小米去年第四季業績大致符合預期。該行上調小米今明兩年收入及經調整淨利潤預測1%至3%。另鑑於小米今年核心營運开支料按年持平,料其全年核心經調整淨利潤約160億元,意味按年增長42%。對其目標價由13.3港元上調至13.5港元,維持“中性”評級。

東吳證券則認爲,公司庫存已經大幅下降,僅有部分渠道庫存在消化,該行預計23Q2有望見到拐點,23Q3大盤需求將隨宏觀經濟回暖,公司也將隨之受益。考慮到公司手機高端化仍在推進,造車有望提供遠期增長動能,ChatGPT等新下遊出現,該行維持公司“买入”評級。

“全面對標蘋果”尚有差距

在小米12系列發布會上,雷軍放出豪言:“正式對標蘋果,向蘋果學習”。但顯然,去年的業績看來,兩者間仍存在不少距離。

上文提到,小米的智能手機業務收入去年同比下滑19.9%。在出貨量上,據財報顯示,去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爲1.5億台,2021年爲1.9億部,同比下滑20.9%。第四季度,出貨量爲3270萬台。

根據Canalys的研究顯示,去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8%至2.969億部。而小米的出貨量同比下滑27%,明顯高於市場平均值。

另外,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調查統計顯示,小米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在去年第四季度跌落至12%,爲近兩年多以來的最低水平。

相反,蘋果的市場份額在近幾年穩定增長,第四季度在中國市場份額達到22%,2022年全年達到18%,爲目前中國市場中最大智能手機供應商。

“全面對標蘋果”除了出貨量,還有其質量。然而在這方面,小米11系列出現發熱、功耗等問題狀況百出,再到後續的燒Wi-Fi,相關問題也一度衝上熱搜,令小米辛苦打下的口碑直接下跌至冰點。

對此,小米在去年11月更新了售後新方案:持有小米11系列產品的用戶,在保障三包的基礎上,無論之前是否過保,主板免費維修或主板更換服務均延長至字手機激活起36個月。這項政策當然也只對非人爲損壞、過保修理器非主板質量問題。

小米11系列屢曝質量問題遭維權,盡管做出的回應安撫了部分消費者,但負面影響仍然難以消退。

財報中提到的集團去年11月更新了部分系列智能手機的售後服務政策以改善消費者的售後服務體驗,由此猜測其指的便是小米11系列產品。這也直接令小米在去年第四季度產生額外一次性成本約7億元,成爲拖累智能手機毛利率的“主要兇手”之一。

小米堅定造車路

盡管小米整體業績表現不佳,亦仍維持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的目標不變。

事實上,小米從宣布確認造車以來,着實在這方面鉚足功夫。同時,雷軍也用行動表達了他對於造車的專注和決心。

今年兩會上,雷軍提交了三份議案,分別爲《關於推動仿生人形機器人快速發展的建議》、《關於構建完善汽車數據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議》、《關於大力發展汽車文化,助力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建議》。

他呼籲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爆發式增長的今天,構建完善汽車行業數據安全管理體系,大力弘揚和發展汽車文化,提升汽車工業軟實力。他亦表示,“汽車工業是硬基礎,汽車文化則是軟實力,它是推動汽車工業持續發展的長遠推動力量,也是中國汽車工業走向全球並爭取引領全球的先導護航力量。”

再翻看財報,去年小米的研發开支由2021年的132億元增加21.7%至160億元,其中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投入爲31億元。截至目前,小米的汽車業務研發團隊規模約爲2,300人。

可畢竟是手機廠商“兼職”布局電動汽車,在電動車市場競爭白熱化的當下,對比造車“老大哥”蔚來、理想、小鵬去年分別爲108億元、68億元、52億元的研發費用,小米針對造車的僅31億元還是輕微顯得不夠看。

探索AI大模型落地

近日,以ChatGPT爲代表的生成式AI爆火,最新的GPT-4大模型又進一步提升了ChatGPT的能力。國內方面,亦有百度的“文心一言”正在這條大AI語言模型賽道上奔跑。

在財報會上,盧偉冰也談到當下正熱的ChatGPT,他稱小米採用多技術路线並行探索AI大模型的落地,ChatGPT的成功給了小米很大信心驗證了這個方向的正確性。小愛同學即是典型的大模型落地場景。

盧偉冰介紹,小愛同學已經做了6年,在與用戶的交互體驗中積累了長期可復用的經驗,同時,小米有豐富的場景落地經驗,小愛同學支持手機、音箱、車等多場景的智能融合。未來小米將繼續大模型研究,引入更加先進的大模型能力,包括探索多模態能力、智能座艙交互體驗提升等。

就此,東吳證券表示,遠期看,手機和汽車擁有衆多AI大模型落地場景,而大家電的核心是服務,公司海外業務營收佔比高,可接入ChatGPT,將受益於AI能力提升帶來的場景打开、客戶拓展。公司作爲終端消費品龍頭將享有最大的市場。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全年淨利大跌87% 小米究竟虧在了哪?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