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最新全球Top10制藥企業版圖!誰是腫瘤、自免賽道之王?

近日,全球TOP 10藥企2023半年報陸續出爐,從管线布局來看,腫瘤、自身免疫仍最受重視的前兩大賽道,也是市場規模最大、藥企重要的營收支柱。


從細分賽道來看:



腫瘤領域:默沙東依靠K藥躍至第一位;原本的“王者”羅氏受仿制藥的衝擊,與排名第二的BMS的差距逐漸拉大。


自免領域:艾伯維靠修美樂營收,仍然排位第一;第二名強生正在全力追趕,今年上半年兩者差距還有近40億美元。


此外,2023年上半年,全球制藥領域前兩大並購也是來自腫瘤領域和自免領域:

輝瑞430億美元收購全球ADC領域明星企業Seagen加碼腫瘤管线。

默沙東108億美元收購Prometheus加碼自身免疫管线,

每年的“藥王”桂冠是行業風向標,自免領域的修美樂已在藥王寶座十年;2023年將易主腫瘤領域的K藥。


而隨着K藥2028年專利到期,未來的“藥王”,是否還將在腫瘤、自免這兩個超級領域誕生?

腫瘤領域:新藥王誕生地

目前TOP10藥企60%將腫瘤作爲其第一大業務。


全球腫瘤領域“王者”交替,

第一代是羅氏制藥,此後BMS在收購新基後體量超過羅氏成爲第二代“王者”;而2023上半年,默沙東“K藥”勢不可擋,僅憑借這一款藥高達121億美元的營收,一舉超越羅氏、BMS,或有望成爲新一代腫瘤“王者”。

腫瘤藥領域TOP3:默沙東、BMS、羅氏制藥


默沙東以133億美元的腫瘤業務營收,衛冕全球“腫瘤之王”。其中,K藥貢獻了121億美元(+23%),佔比91%,目前K藥在美國的適應症已高達45項,在中國獲批適應症達10項。

BMS2023上半年腫瘤業務營收約126億美元。主要來自Opdivo、Revlimid、Pomalyst三大明星產品。

當前其頭號腫瘤產品是Opdivo(PD-1單抗),2023上半年銷售額43.5億美元(+9%);

Y藥營收10.93億美元(+53%);

老牌腫瘤產品Revlimid,通過並購新基得來,營收32億美元(-39%),其核心專將在2025年到期。

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免疫調節劑Pomalyst也是從新基獲得,營收16.8億美元(-3%)。

2款CAR-T療法Abecma和Breyanzi,2023上半年營收共計4.5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K藥、O藥的專利都將在2028年到期。而目前來看,默沙東後續腫瘤賽道押注ADC領域,而BMS的Y藥增長顯著,此外2020年獲批的白血病新藥Onureg上半年增長42%开始放量。後續誰將更勝一籌還需觀察。


羅氏制藥腫瘤業務主要產品營收約111.7億美元。一方面受到仿制藥競爭的影響,老牌產品營收下滑,另一方面,新產品的增長也十分可觀。

銷售額最高的是乳腺癌藥物Perjeta,達20.82億瑞郎(+9%),是新產品,主要由國際市場尤其是中國的較高需求所推動;

增速最快的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療藥物Polivy,增長達114%,上半年營收3.5億瑞郎,也是新產品;

PD-L1藥物Tecentriq銷售額18.53億瑞郎(+12%),主要由美國和法國市場推動。

排名賽道4-10位藥企,增長的腫瘤藥品主要包括:


阿斯利康

EGFR靶向抗癌藥Tagrisso仍是阿斯利康營收最高的腫瘤單品,上半年營收29億美元(+12%)。

肺癌重磅藥Imfinzi是增速最快的腫瘤單品,營收+57%至19.76億美元;

與默沙東聯合开發的PARP抑制劑Lynparza營收13.68億美元(+10%);

與第一三共一起开發的ADC明星產品Enhertu上半年營收已超5.8億美元。

諾華實體瘤業務營收31.5億美元(+50%),血液瘤業務營收22億美元(+8%)。

實體瘤:銷售額最高的是腦癌藥物Tafinlar+Mekinist營收9.5億美元(+15%),乳腺癌藥物Kisqali營收9億美元(+73%),前列腺癌藥物Pluvicto新上市貢獻了4.51億美元;

血液瘤:最受關注的CAR-T療法Kymriah營收2.6億美元(+3%)。


艾伯維與基因泰克共同研發的Venclexta漲勢良好,上半年營收11.09億美元(+13.4%)。

輝瑞與默克共同开發的PD-L1抑制劑Bavencio(阿維魯單抗)是其增速最快的腫瘤單品,同比+34%,營收1.68億美元。

強生制藥骨髓瘤藥物Darzalex營收增長24.5%,達46.9億美元;與傳奇生物合作的CAR-T療法西達基奧侖賽(CARVYKTI)也隨着市場份額提升,2023上半年營收1.9億美元。 

下滑的腫瘤藥品主要包括:

輝瑞腫瘤產品大部分下滑。

乳腺癌靶向藥Ibrance貢獻23.9億美元營收,是輝瑞腫瘤業務中最重磅的單品;受2027年專利臨期影響,營收-7%。


艾伯維全球首個獲批的BTK抑制劑Imbruvica上半年營收17.85億美元(-23%);強生制藥與艾伯維共同开發的BTK抑制劑Imbruvica受同類競品影響,下滑15%,營收16.7億美元。

自身免疫領域:未來王者是誰?

相比腫瘤賽道,自免賽道相對格局穩定,前三與2022年相同。

自免藥領域TOP3:艾伯維、強生制藥、羅氏制藥


艾伯維仍是全球自身免疫領域的王者。三款藥總營收達124億美元。

修美樂營收75.5億美元(-25%),艾伯維認爲情況比其預想的好很多。

被作爲修美樂“接替者”的IL-23單抗Skyrizi口服JAK1抑制劑Rinvoq,分別營收達32.4億美元(+48%)、16.04億美元(+51.7%);目前Skyrizi已獲批三項適應症,Rinvoq已獲批四項適應症。

強生制藥自身免疫業務營收86億美元。

IL-12/IL-23抑制劑Stelara貢獻了52.4億美元的營收(+8.7%),是強生制藥營收最高的單品。

昔日超級重磅產品抗炎藥Remicade(類克)再跌-26%至9.5億美元。

IL-23抑制劑Tremfya(古塞奇尤單抗)貢獻了免疫領域最高增速,+15%至13.5億美元。

羅氏制藥自身免疫產品主要包括:多發性硬化症藥物Ocrevus、IL-6抑制劑Actemra/RoActemra,2023上半年銷售額約51億美元。

Ocrevus銷售額32億瑞郎(+15%),是羅氏制藥銷售額最高的產品。

與諾華聯合开發治療過敏性哮喘的Xolair營收+4%,達10.3億瑞郎。

Actemra/RoActemra雅美羅營收13億瑞郎(-6%),主要是新冠適應症放量見頂,美國、歐洲業務下滑顯著。


排名賽道4-10位藥企,增長的自免藥品主要包括:

賽諾菲IL-4R抑制劑Dupixent仍是賽諾菲目前最支柱性的藥物,上半年營收48.78億歐元(+36.7%),2023全年營收將超百億美元。這款藥佔比其自免業務超86%,或在下半年幫助賽諾菲躋身自免領域前三。

諾華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自免Kesimpta驅動了營收增長,上半年增速高達103%,貢獻了8.73億美元營收。

BMS的自身免疫產品包括: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Orencia、治療銀屑病的Sotyktu,雖然產品不多,但是兩款藥2023上半年銷售額達17.32億美元;

Sotyktu是全球首款TYK2抑制劑,2022年9月剛獲批,作爲其首個完整商業年,2023上半年貢獻了4100萬美元銷售額,Q2環比增長56%;

Orencia營收16.9億美元(+1%)。


阿斯利康將呼吸系統疾病與自身免疫疾病業務放在一起,主要自身免疫疾病藥物爲Saphnelo(是一種FIC的I型幹擾素受體拮抗劑,也是十多年來唯一獲批用於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新療法),2023上半年銷售額1.15億美元。

下滑的自免藥品主要包括:

賽諾菲

多發性硬化藥物Aubagio(2026年專利到期),業績下滑38%,營收6.35億歐元;

與再生元合作的、全球首個抗IL-6抗炎藥Kevzara,憑借類風溼性關節炎適應症,營收1.65億歐元(-2.9%);

諾華

重磅產品Cosentyx可善挺銷售額達23.5億美元(-1%),主要是美國市場營收下滑。Cosentyx上市以來已有9項自免領域適應症相繼推出;預計今年下半年還將在美國獲批全球首個治療化膿性汗腺炎(HS)的適應症。

與羅氏制藥合作的Xolair營收7.1億美元(-1%)。

輝瑞自身免疫藥物主要包括JAK抑制劑Xeljanz營收7.1億美元(-12%),Enbrel營收4億美元(-22%);JAK1抑制劑新產品Cibinqo上半年營收5400萬美元,還未放量。

未來趨勢:

腫瘤轉战ADC、自免加碼細胞基因療法

全球腫瘤、自免兩大賽道的趨勢,或許可以從TOP藥企交易布局來看看。

腫瘤領域:轉战ADC賽道


如果說到當今腫瘤領域的最新寵兒,那一定是ADC療法。

2023年,全球ADC領域交易事件超過24起,其中交易總額超10億美元的項目有7個。


默沙東雖然沒有出手並購,但是其花費總金額超116億美元,與中國創新藥企科倫博泰達成授權協議,共同开發ADC管线。


2月,阿斯利康以11.88億美元裏程碑付款,與康諾亞/樂普生物就Claudin 18.2抗體偶聯藥物CMG901達成全球獨家授權協議。


4月,BMS和Tubulis公司宣布達成一項達10億美元的战略許可協議,以开發差異性的抗體偶聯藥物。BMS將獲得對Tubulis的Tubutecan藥物載體與其專有P5偶聯平台的獨家訪問權,以开發預定數量針對實體瘤的高度差異化ADCs。

P5和Tubutecans有助於產生超穩定的ADCs,這些ADCs有潛力降低非靶向毒性,且經過優化而可有效、專一遞送拓撲異構酶-1抑制劑。


除了抗體偶聯藥物,其他類型的偶聯藥物也越來越被全球TOP藥企看中,比如放射性偶聯藥物。

3月,諾華以總金額超17億美元與Bicycle Therapeutics達成合作協議,在後者雙環肽技術平台基礎上开發針對多個癌症靶點的放射性偶聯藥物(RDC),即腫瘤靶向雙環肽核藥。

Bicycle Therapeutics是環肽藥物領域的先驅生物技術公司,其高通量噬菌體展示庫可以高效篩選高特異性的雙環肽分子。

偶聯藥物通過將靶向分子與細胞毒性藥物或放射性核素通過連接子鏈接在一起,以實現精准治療的目的;是未來腫瘤領域重要趨勢之一。


自免領域:布局雙抗、細胞基因療法

加碼自免賽道,TOP 藥企正在從生物制劑拓展到雙抗,甚至細胞基因治療領域。

比如,此前諾華CEO就表示自身免疫疾病將成爲公司未來Car-T療法研究的的首要任務,並將超越腫瘤的優先級。

6月9日,阿斯利康與Quell Therapeutics達成合作,以共同开發針對兩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自體工程化CAR-Treg細胞療法。


兩家企業的“不約而同”,或許可以說明從“腫瘤治療”轉向“自身免疫疾病治療”或將成爲CAR-Ts新的“主流方向”。

此外,賽諾菲正在奮力加碼自身免疫賽道:

3月,以29億美元收購自免雙抗公司Provention Bio。

7月,以總金額超12億美元與Recludix Pharma達成战略合作。


2023年回到常規藥品比拼的藥企們還處於震蕩調整階段。


而如开頭所述,下一代藥王如果誕生在腫瘤、自免領域,哪些產品目前最有潛力?我們從上半年營收前列且增長較高的產品來看。

在腫瘤領域:

強生制藥骨髓瘤藥物Darzalex營收46.9億美元(+24.5%);


在自免領域:

強生制藥IL-12/IL-23抑制劑Stelara營收52.4億美元(+8.7%);

賽諾菲IL-4R抑制劑Dupixent營收48.78億歐元(+36.7%);

羅氏多發性硬化症藥物Ocrevus銷售額32億瑞郎(+15%);

艾伯維IL-23單抗Skyrizi 營收32.4億美元(+48%);

你覺得未來藥王會是誰?歡迎留言討論。


· END ·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最新全球Top10制藥企業版圖!誰是腫瘤、自免賽道之王?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8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