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網紅”抗癌神藥“一針治愈”背後的應用困境


來源丨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創作品

作者/季媛媛

編輯/徐旭

圖片/圖蟲


近日,上海市科技委發布《上海市2023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細胞與基因治療專項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其中,針對細胞(基因)治療新靶點新機制研究和新型CAR-T技術开發兩個專題的經費額度分別最高可達50萬元、150萬元。

隨着細胞基因治療市場不斷升溫,各種支持政策也隨之而來,助力企業搶佔發展空間。據Frost&Sullivan,全球CAR-T市場規模已從2017年的0.1億美元增至2020年的11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全球CAR-T細胞療法市場銷售價值達218億美元,2021-203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爲34.8%。

目前,國內已經上市的CAR-T療法包括復星凱特奕凱達、藥明巨諾倍諾達以及馴鹿生物福可蘇。有券商醫藥行業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中國一方面作爲癌症高發大國,每年大約有400萬左右的新增病例,臨牀治療對CAR-T技術有較爲迫切的需求,產生龐大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隨着CAR-T商業化價值被驗證後的熱度上升,越來越多國內企業湧入該賽道,有望推動CAR-T產品價格下調。”

加速臨牀落地

細胞基因治療是繼小分子、大分子靶向療法之後的新一代精准療法,巨大的市場潛力正吸引着中外企業爭相布局。

據FDA推測,2020至2025年細胞基因治療藥物將迎來收獲期,每年將會有10-20個藥物獲批上市,至2025年全球範圍將有50款以上細胞基因產品上市。

目前,國內CAR-T療法上市進程也在提速。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從CAR-T研發優化角度,國內已上市的三款CAR-T產品按抗體來源分爲鼠源、羊駝源、全人源等。其中,今年7月最新獲批上市的伊基奧侖賽注射液(商品名“福可蘇”)就是全人源的CAR-T產品,能夠降低免疫原性,對增強CAR-T產品的安全性和療效有積極意義。

據上海藥品審評核查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球細胞治療產品已开始進入產業化階段。全球已有9款CAR-T細胞治療產品獲批上市,其中,FDA已批准6款CAR-T療法上市。

“細胞基因治療產品已經走過了業內人士對其質疑的階段,在安全性、有效性得以提升後,近幾年細胞基因治療產品的獲批數量有所增加。”上述負責人介紹。

隨着CAR-T商業化價值被驗證後,越來越多國內企業湧入該賽道,除了與海外大型藥企合資進行成熟產品的引進與本地化生產的企業如復星凱特和藥明巨諾外,更多的是走自主研發路线的本土企業,如馴鹿生物、上海細胞集團、科濟生物、亙喜生物等。

智慧芽研究報告顯示,全球在CAR-T細胞免疫療法領域的專利申請目前約有2.1萬件。其中,美國在CAR-T細胞療法領域處於技術領先地位,中國則以明顯領先於歐洲和日本的優勢緊跟美國,由此也不難看出,中國CAR-T市場競爭趨於白熱化。

上述券商分析師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從研發管线來看,約有13%的管线產品是屬於細胞基因治療,但是現有上市產品數量不足1%,該行業還處於快速增長階段,這是繼小分子和大分子之後的一個跨時代大品類。不過,需要注意的是,CAR-T產品想要做大,還有諸多環節需進一步突破。

“天價藥”商業化難

在蓬勃發展的市場和技術背後,CAR-T細胞療法仍面臨不少挑战——副作用控制、實體瘤療效等,除此之外,“天價”治療費用仍是行業時下待攻克的商業化挑战。

目前上市產品中價格最高的爲凱特公司的Kymriah,高達47.5萬美元/針。此外,CAR-T產品價格也在逐漸上漲,百時美施貴寶Abecma單價由41.95萬美元/針上漲至43.8萬美元/針。

對此,馴鹿生物相關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美國已獲批CAR-T產品價格在37萬美元到47萬美元之間,國內兩款引進的CD19 CAR-T售價是120萬和129萬人民幣,福可蘇是中國首個獲批的骨髓瘤CAR-T,在定價上考慮了國內患者的具體情況,價格爲國外兩個獲批同類產品價格的1/3左右,也低於前面兩個引進的CAR-T產品。

“爲提高CAR-T療法的可及性,企業也需積極探索多元的可及性提升方案,包括商業保險、城市惠民險等創新支付模式。同時,也爲一次性支付有困難的患者提供分階段分次支付的創新方案。我們也會積極探索進入醫保的可行性。”馴鹿生物方面表示,CAR-T產品定價主要根據價值、療效、成本、運營以及患者的可及性等各項因素制定,還會顧及前期高昂的研發投入。CAR-T的個體化定制特點決定了較高的生產成本和生產管理成本,另外,從療效上看,“一針見效”這一特點也是目前所有已經獲批CAR-T定價較高的原因之一。具體而言:

一方面,從成本端來看,CAR-T生產過程中的成本主要由設備、原材料、人工三方面構成。其中設備主要靠進口;原材料中質粒、病毒載體和細胞三部分生產工藝復雜,有一套嚴格的質控體系,產品安全性、純度、效力以及均一性都需嚴格控制。另一方面,從人工端來看,由於CAR-T細胞產品與傳統腫瘤藥物有着很大區別。CAR-T是“活”的藥物,屬於完全個性化的定制療法,每個患者都是單個生產批次,無法進行批量生產。生產的每一步驟都是“精細活”,耗時耗力,難以擴大,實驗室工作人員也須經長時間的培訓才能上崗,總體人員運行成本遠超傳統藥物的生產。

此外,CAR-T細胞治療產業的供應鏈體系也最爲復雜,對生產的穩定性和快速交付的要求更高。作爲一個完全定制化的產品,CAR-T療法對醫院和醫生的要求也相對較高。

“所以CAR-T布局公司目前選擇在全國實力較強的三甲醫院做資格認證。醫療機構須經公司資質認證通過後,方可進行福可蘇的使用。資質認證流程主要包含產品相關內容培訓、質量審計、模擬演練等,明確患者單採血採集和產品回輸的管理規範,做到從細胞採集到產品回輸的全程可控,最終確保患者用藥安全。”馴鹿生物方面表示。

破局多緯度“內卷”

目前,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爲,CAR-T將面臨PD-1式“內卷”。早在三年前,就有咨詢機構數據統計,全球CAR-T細胞療法的臨牀試驗登記項目超600項,而其中,我國以357項臨牀試驗位居全球首位。CD19是CAR-T在血液瘤中最常見的靶點,有175項試驗涉及這一靶點。

在這一趨勢下,企業除了需要面對商業化難題外,還面臨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

不過,在CAR-T賽道,最終能獲批上市的一定是療效優異並且安全性有保證的少數產品。布局企業需要從自身研發角度去盡量避免同質化競爭,在產品,療效、安全性、外部战略合作等方面打造公司差異化優勢。

有藥企高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目前CAR-T療法主要集中在血液腫瘤領域,但在惡性腫瘤中,血液瘤的佔比僅有10%,其余的90%均是實體瘤。這也充分說明實體瘤相對於血液瘤擁有更好的商業化前景。而在衆多布局CAR-T治療實體瘤企業中,科濟藥業、斯丹賽、博生吉、傳奇生物等企業的研發已經或正在進入臨牀試驗階段。

“體內生成CAR-T方向、通用型CAR-T方向、CAR-NK以及實體瘤方向都有可能成爲突破點,但都有很大的技術困難,比如異體細胞療法的療效和存續性問題,體內CAR-T的安全性問題等。企業需要通過自研或者與其它公司進行合作开發的方式向前推進。”馴鹿生物相關負責人指出。

至於CAR-T研發方向,向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實體瘤方向拓展是兩大趨勢,除此之外,加速CAR-T產品出海已然成爲行業發展的趨勢。

在馴鹿生物看來,國產CAR-T療法要成功出海需要克服一些難點,包括技術水平的驗證、臨牀數據的累積、國際監管合規性的滿足等,也要直面國際市場的競爭。與此同時,對比中國市場,海外的定價體系、支付能力、支付環境存在一定差異。目前CAR-T藥物在海外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歐美國家“商業保險+醫療保險”的支付體系較爲完善,保險覆蓋面廣,使得病人更容易接受CAR-T這種價格比較高但療效優異的創新型藥品。

“對於海外較爲成熟的並且供不應求的CAR-T市場,國產CAR-T出海的必要性和機遇也更爲凸顯。拓展全球市場份額、與更多醫藥行業跨國集團取得合作,有助於提升國內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馴鹿生物相關負責人說。

未來隨着研發的不斷創新突破,以及國內多層級健康保險體系的不斷完善和諸多創新的商業保險支付體系的建立和推廣,國內CAR-T產品會加速崛起,惠及更多患者。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網紅”抗癌神藥“一針治愈”背後的應用困境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29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