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IPO無望,成不了“中國版Lululemon”的蕉下裁掉了公關部

“國內第一大防曬品牌”蕉下,最近比較煩。

包括壹覽商業在內的多家信源報道,蕉下已經完全裁撤了旗下的品牌部門,公關部門的員工已悉數離職,市場部門則並入了銷售部門。

部門裁撤和合並背後,是蕉下並不順利的IPO之路。2022年4月,蕉下在港交所首次提交招股書,希望衝刺“城市戶外第一股”。但6個月的時間,也就是2022年10月首度提交的IPO文件失效後,蕉下很快進行了二次提交。但直到現在,蕉下沒有再更新招股書,看來IPO上市已基本無望了。

公开資料顯示,蕉下於2013年成立後主攻防曬傘市場,陸續打造出小黑傘、膠囊傘等。這一年,一把售價200元的雙層小黑傘迅速成爲爆款,蕉下由此獲得了高客單價的勝利。隨後,蕉下將爆款模式復制到包括防曬服、面罩、袖套等防曬產品品類上來。2024年“618”數據顯示,防曬產品在京東的成交額大漲120%。

但對於蕉下的用戶來說,蕉下的產品感覺明顯變貴了。一把六折黑膠防曬傘標價329元,修身短款防曬衣219元,防曬口罩68元。就算疊加各種折扣、滿減,蕉下的價格也絕不算便宜。

有業內人士表示,蕉下採用的柔性供應鏈模式,對於代工廠沒有較強的控制力,生產商按照蕉下的設計和指示進行生產,對部分產品所使用的原材料,蕉下要求生產商按其指定購买。因此存在產品質量的隱患。蕉下想成爲“中國版Lululemon”,一方面看沒有形成和Lululemon一樣的品牌溢價,僅僅通過漲價的手段提升品牌認知度,在消費者眼裏則被當成了“智商稅”。加之代工的產品質量不可控,社交媒體上多有曝光蕉下產品是“冤大頭”的帖子。

在黑貓投訴,涉及蕉下品牌的投訴超過1100條,關於拳頭產品防曬傘的投訴量也有上百條,其中涉及的投訴多爲產品描述不符、質量不過關等。

從經營情況來看,蕉下2019年到2021年的營收,從3.85億元飆升至24.07億元,三年暴漲近6倍的營收背後除了不斷推陳出新的新品外,更多的是產品迭代過程中的漲價。伴隨營收增長和故事空間,蕉下的估值從2021年的1億美元左右暴漲至2022年的30億美元。

蕉下營收的暴漲,前期源於互聯網效應的口碑傳播,在2022年2023年後,也就是提交IPO文件後,蕉下大力拓展线下市場。截至2023年9月,蕉下线下累計拓展108家店,包括81家標准店。

值得一提的是,在IPO無望的情況下,蕉下在线下門店拓展方面也放慢了速度。

發展至今,蕉下的防曬衣等城市戶外市場湧入了更多玩家。迪卡儂、優衣庫和蕉內等都虎視眈眈,加之自2021年後中國防曬服市場的增速开始放緩,這對於蕉下來說是不得不面對的行業困境和激烈競爭。在當下沒有品牌和公關團隊的蕉下,未來充滿坎坷。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IPO無望,成不了“中國版Lululemon”的蕉下裁掉了公關部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70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