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每日經濟新聞》9月3日報道,芯片巨頭英特爾正面臨被美國著名股市指數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JIA)(以下簡稱“道瓊斯指數”)除名的風險,截至美股當日收盤英特爾股價已跌超8%,反映出市場對其前景的深切憂慮。
據公开資料記載,英特爾與微軟共同作爲首批兩家科技公司,於1999年互聯網泡沫時期被納入道瓊斯指數,彰顯了其在科技領域的先驅地位。
根據行業分析師的評估,英特爾股價在本年度內已累計下滑近60%,成爲道瓊斯指數中表現最爲遜色的公司之一。鑑於道瓊斯指數採用獨特的價格加權計算機制,英特爾股價的持續低迷顯著削弱了其在該指數中的權重與影響力。
卡森集團首席市場策略師Ryan Detrick對此發表評論稱,英特爾從道瓊斯指數中除名似乎只是時間問題,而近期公布的業績數據更是可能加速這一進程,成爲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英特爾於今年8月公布的2024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營收達到128億美元,但較去年同期略有下滑1%;更令人矚目的是,公司遭遇了16億美元的淨虧損,並預測第三季度營收將不及市場預期。爲應對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英特爾已宣布實施一系列緊縮措施,包括裁員15%及自第四財季起暫停向股東支付股息,以期重振旗鼓,渡過難關。英特爾到底怎么了?
曾經的科技霸主如今落魄了?
英特爾塑造了一個時代的傳奇,與微軟共舞的“W-intel聯盟”。在那個八九十年代,英特爾的芯片與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如同雙劍合璧,不僅定義了個人電腦的標准,更鑄就了一個長達二十多年的壟斷王朝。提及“W-intel”,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們是那個時代無法撼動的科技雙雄。
然而,時光荏苒科技界的風雲變幻總是超乎想象。昔日那個在科技舞台上呼風喚雨的霸主,如今卻仿佛被時間的洪流衝刷得黯淡無光。當微軟的市值如同火箭般躥升至3.04萬億美元,依舊屹立在科技之巔,傲視群雄時,英特爾卻已悄然滑落至一個令人唏噓的境地:其市值,竟僅爲昔日盟友的零頭,僅剩859億美元,這個數字,在龐大的科技版圖上,顯得如此渺小,幾乎要被遺忘在角落。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句古話在英特爾身上得到了最生動的詮釋。從昔日的科技巔峰跌落至谷底。今年的股市,對英特爾而言,更是一場噩夢般的洗禮,股價暴跌59.7%,這不僅是對其業績的沉重打擊,更是對其市場地位的一次殘酷洗牌。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战爭中,英特爾不幸成爲了失敗者,跌出了全球前十大芯片制造商的行列。
更令人唏噓的是,和曾經的競爭對手相比,英特爾的落寞顯得尤爲刺眼。新一代芯片巨頭英偉達,以其在AI、遊戲及數據中心等領域的卓越表現,市值一度突破三萬億美元大關,即便在波動中回調,也穩穩站在了2.65萬億美元的高位,這個數字,竟是英特爾市值的三十倍之多,差距之大,令人咋舌。而芯片制造領域的巨無霸台積電,更是憑借其在先進制程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市值高達8352億美元,接近十個英特爾的總和。
即便是那個曾被英特爾壓制多年的“小弟”AMD,也憑借着自身的努力與創新,實現了華麗的轉身,市值飆升至2216億美元,相當於2.57個英特爾,成功逆襲,成爲了行業內不可忽視的力量。甚至,就連那個只負責芯片設計、不涉足制造的Arm公司,也憑借其獨特的商業模式和廣泛的市場佔有率,市值逼近1300億美元,讓英特爾的處境顯得更加尷尬。
英特爾的落魄,不僅僅是其自身战略失誤和市場變化的結果,更是整個科技行業快速迭代、競爭加劇的縮影。英特爾顯然在這場科技馬拉松中落後了。
爲何淪落至此?
英特爾何以淪落至此?故事的轉折點,似乎從英特爾最新業績報告开始。
8月1日英特爾發布二季報。財報顯示,二季度營收128.3億美元,同比降1%,已遠低於市場的殷切期望;淨收入更是暴跌85%,僅剩8300萬美元,與去年同期那高達15億美元的淨利潤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直接滑向了虧損的深淵——16億美元。
財報發布後英特爾股價當日暴跌26.06%,市值瞬間蒸發約320億美元,創下了40多年來的最大單日跌幅。那一刻,英特爾仿佛從雲端跌落至塵埃,輝煌不再。
爲何業績如此拉胯?英特爾掌舵人帕特·基辛格在內部信中坦承:“我們的收入未能如預期般增長,AI等強大趨勢的紅利我們尚未充分享受;成本高昂,利潤稀薄;核心業務下滑,新業務投入巨大,導致巨額虧損。”這不僅僅是基辛格一人的反思,更是英特爾全體上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回望過去,英特爾的業績下滑並非一蹴而就。自2019年起,季度銷售額與營業利潤便如過山車般起伏不定,2021年因疫情帶來的特殊需求短暫回暖,但好景不長,2022年特殊需求退去後,銷售額與利潤便如斷崖式下跌,特別是自二季度以來,營業收入幾乎持續虧損,英特爾仿佛被困在了無盡的黑暗中。
爲了自救,英特爾不得不採取一系列痛苦的措施:裁員15000人,佔公司總人數的15%,這是對員工的不舍,也是對未來的無奈;暫停2024財年第四季度股息支付,這是公司32年來的首次,象徵着英特爾在財務上的捉襟見肘。但這些舉措,真的能拯救英特爾於水火之中嗎?
更糟糕的是,英特爾還面臨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其旗艦處理器,那些曾讓無數玩家和开發者爲之瘋狂的酷睿系列,如今卻頻頻曝出質量問題。第13代、14代Raptor Lake桌面處理器,如同患上了頑疾,藍屏死機、性能不穩定,甚至連筆記本芯片也未能幸免。那句“i3战A8,i5秒全家,i7轟成渣”的玩笑話,如今卻成了對英特爾技術能力的辛辣諷刺。從裝配工藝缺陷到通孔氧化,再到微代碼錯誤,英特爾的修復之路漫長且艱難,修復效果也令人失望。
四面楚歌之下,英特爾似乎正在尋求破局之路。投資銀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巨頭紛紛伸出援手,協助其應對公司成立56年來的最艱難時期。分離產品設計與制造業務、出售可編程芯片部門Altera……這些舉措能否成爲英特爾的救命稻草?外界充滿了疑問與期待。
一步錯步步錯?
英特爾的战略失誤接踵而至,真應了那句老話:一步錯步步錯。
故事要從21世紀初講起,那是一個全球科技企業都在眺望未來,渴望抓住下一波科技革命浪潮的時代。然而,在這場賽跑中,英特爾卻緊緊抱着PC處理器的霸主桂冠,對即將駛來的移動計算時代視而不見。
當智能手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移動計算市場迅速崛起時,英特爾卻還在PC的舒適區裏沉睡。它的對手,高通,憑借着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技術實力,悄無聲息地佔領了這片藍海,成爲了移動芯片領域的霸主。而英特爾的X86架構,在PC時代無往不利,卻在移動計算市場遭遇了滑鐵盧,眼睜睜看着ARM架構異軍突起,逐漸取代了X86在消費電子市場的霸主地位。
如果說錯過移動計算時代是英特爾的一次遺憾,那么AI革命浪潮的來臨,則是對英特爾的又一次沉重打擊。AI的興起,徹底顛覆了計算產業的格局,GPU和專用AI加速器成爲了新的競技場。英偉達和AMD等公司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趨勢,迅速調整战略,搶佔市場先機。而英特爾,盡管擁有深厚的技術底蕴,卻在AI浪潮面前顯得猶豫不決,行動遲緩。即便是後來通過收購Habana Labs和Nervana等公司試圖彌補差距,也未能奪回市場的主導權。
在AI的浪潮中,英特爾還錯失了與OpenAI攜手的機會。那是一個本可以改寫歷史的瞬間——2017至2018年間,英特爾有機會以10億美元的價格獲得OpenAI 15%的股份,並承諾以成本價提供硬件支持,從而換取額外15%的股權。這是一場看似雙贏的合作:OpenAI渴望減少對英偉達等競爭對手的依賴,而英特爾則有望借此掌握AI未來的鑰匙。
然而,時任英特爾CEO鮑勃·斯旺卻未能預見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巨大潛力,最終讓這筆交易胎死腹中。如今回望,微軟與OpenAI的緊密合作已讓其在AI領域大放異彩,不禁讓人遐想:如果當時搭上這班AI快車的是英特爾,今天的科技版圖又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如今,英特爾站在十字路口,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均一一錯過。英特爾的衰落,與其說是時代的悲歌,不如說是其在大環境變遷中未能及時調整战略、錯失發展機遇的必然結果。或許,只有當英特爾真正明白“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招呼都不會打”的道理時,它才能重新找回昔日的輝煌,續寫屬於自己的科技傳奇。
作 者 | T800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英特爾即將被道瓊斯指數除名,曾拒絕送上門的ChatGPT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74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