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建議,進補可在鍋中多加白菜、香菇、金針菇等蔬菜。如果鍋內蔬菜不夠,也可以另外清炒一盤綠葉蔬菜,以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示意圖。(資料照)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冬天是許多人認為需要「進補」的季節,尤其像羊肉爐、薑母鴨等料理在台灣廣受歡迎。不過營養學者洪泰雄提醒,攝取過多蛋白質可能加重腎臟負擔,若湯底高油高鹽分可能不利心血管健康,若加上長時間燉煮還可能增加痛風風險,建議進補時做到4原則:蛋白質適量、多加蔬菜、減少湯底攝取、選擇糙米飯或地瓜等健康主食。
洪泰雄於發文指出,傳統上多認為冬季宜進補,然而,這種觀念是否真的符合現代營養學的健康原則?不妨從營養的角度剖析進補的迷思與正確飲食方式。
請繼續往下閱讀...
迷思1:高蛋白飲食越多越補?
洪泰雄說,傳統進補料理中,羊肉、鴨肉等高蛋白食材是主角,但攝取過多蛋白質可能加重腎臟負擔。尤其是中老年人或本身有腎臟疾病的人,過量蛋白質代謝後產生的氮廢物需要腎臟處理,長期下來可能對腎臟造成壓力。
建議每餐攝取的蛋白質應適量,建議每公斤體重0.8到1克蛋白質,並搭配其他食物避免營養不均。在羊肉爐或薑母鴨中,可以減少肉類的份量,並加入豆腐或其他低脂蛋白質食材。
學者表示,除了多加蔬菜,也可以在羊肉爐或薑母鴨中,減少肉類份量,並加入豆腐或其他低脂蛋白質食材;圖為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迷思2:全是肉,蔬菜只是配角?
洪泰雄說,羊肉爐與薑母鴨的湯底經常使用中藥材熬煮,雖然有些中藥成分如枸杞、紅棗含有微量的維生素與礦物質,但大部分的進補鍋類往往缺乏充足的蔬菜;蔬菜提供膳食纖維,幫助腸道蠕動,避免因高油高鹽飲食引起的便祕,且富含維生素C、鉀、鎂等礦物質,能平衡高鈉湯底造成的電解質失衡。
建議在進補鍋中多加白菜、青江菜、菠菜、香菇、金針菇等蔬菜。如果鍋內蔬菜不夠,也可以另外清炒一盤綠葉蔬菜,以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迷思3:進補湯底越濃越好?
洪泰雄表示,薑母鴨和羊肉爐的湯底多以中藥材加上米酒熬製,雖然帶有暖身的作用,但高油脂與高鹽分的湯底可能對心血管健康不利。長時間燉煮的湯底中也可能釋放過多的嘌呤,增加痛風風險。
建議湯底不要喝太多,尤其是有高血壓或痛風風險的人,應該控制湯底攝取量。可用低鈉湯底取代傳統高鹽湯底,並減少油脂使用。
進補時最好選擇健康煮食,例如搭配糙米飯或地瓜,增加膳食纖維與營養密度;圖為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健康進補4大招
●蛋白質適量:每餐肉類份量約為一個手掌大小即可,多選擇低脂高蛋白的豆腐或雞肉。
●多加蔬菜:每鍋至少加入3到4種蔬菜,綠色蔬菜如青江菜和菠菜尤佳。
●減少湯底攝取:控制喝湯的量,避免攝取過多的鹽分與油脂。
●選擇健康主食:搭配糙米飯或地瓜,增加膳食纖維與營養密度。
洪泰雄總結,進補的確能夠在寒冷的季節中帶來溫暖與滿足感,但要兼顧健康,應適度調整傳統習慣,加入更多蔬菜、控制蛋白質攝取量,並避免過多湯底的高鹽高油攝取。將傳統進補結合現代營養學,不僅能品嘗美味,更能喫出健康。
。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冬季補過頭小心傷心又敗腎 學者教4招健康喫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90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