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CEO成高危職業!超10家Biotech裁撤自家CEO,打工人驚了

Biotech裁員已不僅僅局限在“可有可無”的基層工作人員和那百分之幾的數字代號,而是直接傳遞至了舉足輕重的高管層面。

這年頭,連CEO都开始“高危”了。

6月伊始,一家納斯達克上市的RNA藥物公司Oncorus突然出現在大家視野。背後原因令人唏噓,該公司再次宣布裁撤55名員工,其中包括CEO、COO、CMO。

不到一年時間,這已是該公司第二次宣布裁員。早在7個月前,Oncorus宣布終止了某款候選藥物的後續研發,同時裁員20%,彼時那場裁員節流仍沒能讓它撐過2023年。

實際上,今年來Biotech公司C(X)O級別的高管被裁現象愈發常見,寒冬中的那場裁員“宿醉”,似乎仍在繼續。

C“X”O秒變高危?

“錢荒”泥淖仍在繼續,傳遞到Biotech身上,最直接的表現便是裁員砍管线以節流。

僅2023年來看,截至目前,據外媒Fierce Biotech裁員數據跟蹤,涉及82家美國制藥公司裁員。其中2月最多,涉及24家Biotech,相當於每個工作日都會傳出一家Biotech裁員消息。

不僅僅是裁員,部分Biotech沒能熬過寒冬,甚至選擇了直接“關門”。如小型藥物發現生物技術公司Vyant Bio和專注於基因治療的Coda Biotheraputics等公司。

裁員已不僅僅只局限在“可有可無”的基層工作人員,也不再只是那百分之幾的數字代號,而是直接傳遞至舉足輕重的高管層面,CEO、COO、CMO、CSO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寒冬以來,Biotech的高管們也自身難保。

據E藥經理人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超10家Biotech裁撤了自家CEO。

一個多月前,“數字療法第一股”Pear Therapeutics於4月宣布申請破產保護,裁撤了包括CEO在內的幾乎所有員工(共170人,佔92%),僅留下15人在法院監督下,尋找並完成接下來的流程。“先驅成先烈”一時令人譁然。

同月,Talaris Therapeutics在一份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文件中透露,正在解僱80名員工,約佔公司員工的95%。此次裁員的名單中包括首席執行官Scott Requadt、首席醫療官Nancy Krieger, M.D.、首席技術官Michael Zdanowski和首席人力資源官Andrew Farnsworth。不過,該公司表示,首席財務官Mary Kay Fenton將被保留,同時Talaris Therapeutics將繼續尋找“战略交易”,以避免訴諸清算。

更早些,繼裁減40%並放棄候選管线的幾個月後,Neoleukin Therapeutics裁撤了包括CEO在內的70%員工,並尋找战略替代方案。同樣尋找战略替代方案的還有處於臨牀階段的生物制藥公司AMT,解僱57%員工,同時Tahir Mahmood離任首席執行官一職,總裁兼首席運營官Shawn Cross暫時接任。

CEO出局的還有Elevation Oncology、小型藥物發現生物技術公司Vyant Bio、Quantum Genomics等。在暫停實體腫瘤療法seribantumab的开發後,Elevation Oncology於今年1月宣布裁員30%,包括CEO Shawn Leland;Vyant Bio也分別與首席執行官約翰·羅伯茨(John Roberts)、首席科學官小羅伯特·弗雷莫(Robert Fremeau Jr.)告別;Quantum Genomics裁減了數量不詳的員工,包括CEO;在進行重大改革後,Quantum創始人兼總裁萊昂內爾·塞加德(Lionel Sgard)已被罷免,將由首席執行官讓-菲利普·米隆(Jean-Philippe Milon)取代……

再三掙扎後,許多生物技術公司不得不做出與Oncorus們類似的決定,Vyant Bio、Editas、Elevation Oncology等公司亦裁掉了首席執行官、首席科學官等重要高管。

而當公司產品线重心調整時, CSO及研發部門無奈遭殃。1月,基因編輯公司Editas宣布裁員20%,包括首席科學官Mark Shearman。與此同時,重新規劃公司產品线重心,暫停多個核心管线的研發。Spero Therapeutics裁員75%,波及CMO和COO。本次裁員將讓Spero或有足夠的現金儲備堅持到2023年底。

“裁員、裁員、裁員,今年聽到這兩個字的次數比我過去五年時間裏聽到的都多。”一位業內人士向E藥經理人感慨道。有些Biotech三個月內甚至進行了3輪以上的裁員,而裁員比例在50%至95%區間的,比比皆是。

寒冬以來的這場“宿醉”,似乎遠未結束,涉身其中的高管們也越來越多。

震蕩之期,“飯碗”不好保

至今,美國Biotech行業發展史上主要經歷了5次顯著震蕩期,上一次是2015-2017年的價值回調,而從2021年至今,Biotech的重創並沒有好,甚至還在惡化。

不妨做個對比。以外媒Fierce Biotech統計的數據來看,2022年上半年,平均每3天有一家Biotech公司在裁員。但那段難熬的市場低迷時期卻持續到了今天,且愈發惡劣。2023年前5個月時間,約80家Biotech宣布裁員,平均不到2天的時間內便有一家Biotech與員工,甚至CEO、CMO、COO等高管含淚說“拜拜”。

不少Biotech的員工薪資也是大幅縮水。此前,BioSpace發布的美國生物制藥行業的薪酬情況顯示,2023年生物科技行業的薪資增長速度,顯著低於往年,但在2022年,生物制藥行業的薪酬遠高於整體,甚至增速逐年遞增。

有雄厚現金流的跨國大藥企大肆裁員,更多是針對銷售、營銷團隊,抑或是減少內部研發貢獻,依賴於外部創新,或在旗下某一業務板塊利潤不及預期、生產效率低下的情況下,關工廠,裁掉生產人員,精簡組織,這一切都是爲了去贏取未來。但是Biotech不一樣,對於一些初創藥企來說,它們活在震蕩期中,在講不好未來的同時,也無法確保現在的周全,生存成了大問題,直接宣布進入破產程序的Biotech不止一家兩家。

經濟層面上,全球經濟蕭條,新冠概念溫度驟降,行業大幅下行;政策層面上,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全球Biotech公司受創;技術層面上,過去不久的新冠疫情、療效和安全性標准促使Biotech企業臨牀开發成功率下降到歷史低點。

而在裁員潮數據背後,仍可以總結出一些共有的裁員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候選藥物臨牀試驗失敗,數據不佳;與合作夥伴終止在某一領域早期發現和臨牀前研究工作;聚焦某些管线,研發重點轉移;裁員是公司重組的一部分,或去適應不斷變化的投資組合需求;破產倒計時,正尋求出售其資產。

當然,歸根結底,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財務問題。在全球範圍內的市場持續動蕩的情況下,投資者的謹慎讓越來越多的Biotech开始擔心自己的資金鏈,而改善自身財務困局、節約資金、降低成本和優化效率最直觀的辦法便是裁員。減少人力支出即可快速降低運營成本,緩解已經或即將陷入的現金儲備減少帶來的財務困境。

宣布裁員的Biotech中,基因和細胞療法公司首當其衝。有外媒統計,僅在今年頭三個月裏,裁員的新療法Biotech中約有三分之一爲基因和細胞療法企業。作爲生物醫藥創新高地的美國,生物技術公司的生存仍然舉步維艱。

總體來看,裁員、破產現在對於Biotech來說已成常態,而大藥企也正在梳理自身管线,等到合適的時機,兩種高效的資產有可能走進整合模式。有券商估計,大型制藥公司手頭有2000億美元的現金,而中小型生物技術公司的總市值爲5000億美元,佔整個市場的40%。大型制藥公司完全有能力可以幫助整合生物技術行業。普華永道也曾預測:“战略調整和投資組合管理將持續到2023年。准備充分且積極主動的管理團隊愿意考慮收購和資產剝離,也將最有能力提供豐厚的回報。”

此前,三一創新投資管理合夥人尹正向E藥經理人表示,MNC之所以可以以BD形式來獲得資產,且愿意給出較高的價錢,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具備全球的商業化網絡,且有雄厚的資金實力。但是,這對於國內部分的Pharma來說,它們或沒有全球化的商業網絡,本身資金實力或也決定了不大可能在首付上愿意給出一個“天價”。

當然,2023年Biotech裁員雖屢見不鮮,但還是要看到向好的一面。從另一個角度看,人員的流動給新興技術領域能夠提供更多人才資源,同時也讓人員更有機會接觸那些新興技術領域。因此裁員對於公司和個人來說,未必是一件壞事。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CEO成高危職業!超10家Biotech裁撤自家CEO,打工人驚了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9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