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感冒多因受寒、淋雨或吹風引起,症狀包括頭痛、畏寒、流清涕、肢體痠痛、咳嗽等;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期寒流來襲,氣溫驟降,全台天氣變得冷颼颼,許多人稍不注意保暖,就容易感冒。合佗中醫診所醫師在上分享,除了西醫治療外,中醫也是對抗感冒的好選擇,特別適合兒童、老人以及過敏體質者。專家指出,透過中醫「分型療法」,將感冒分成風寒、風熱、體虛、暑濕、時行5類,對症下藥能有效縮短病程,並改善體質,減少反覆感冒的機會。
掌握「分型療法」對症下藥
許多人感冒久治不癒,或是頻繁感冒,影響日常生活。中醫認為,感冒可分為不同類型,透過辨證論治,給予適當處方,通常服用1至3天中藥即可緩解症狀。
請繼續往下閱讀...
1. 風寒感冒:多因受寒、淋雨或吹風引起,症狀包括頭痛、畏寒、流清涕、肢體痠痛、咳嗽等。
2. 風熱感冒:常伴隨發熱、咽喉腫痛、扁桃腺紅腫、鼻塞、黃濁鼻涕等症狀。
3. 體虛感冒:好發於體弱兒童、婦女、老人或慢性病患者,因免疫力較低,易反覆感冒。
4. 暑濕感冒:多見於夏季,症狀包括發熱、胸悶、腹脹、肢體困重、頭重如裹、腹瀉等。
5. 時行感冒:即流行性感冒,具高度傳染性,症狀較普通感冒嚴重,如高燒、頭身疼痛、咳嗽咯痰等。
中醫調體質 提升免疫力防感冒
中醫強調「扶正祛邪」,不僅能治療感冒,還能改善體質,減少感冒的發生。應掌握632原則,若6個月內感冒超過3次,且每次咳嗽持續2週以上,就應考慮透過中醫調理,以增強正氣、提升免疫力。面對寒流來襲,民眾應注意保暖,適時補充溫熱食物,保持良好作息,並可考慮透過中醫診療,改善體質,降低感冒發生率。
體虛感冒好發於體弱兒童、婦女、老人或慢性病患者,因免疫力較低,易反覆感冒;圖為情境照。(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感冒難痊癒? 中醫5種「分型療法」助改善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92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