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體臭如腐魚?罕病「魚腥症候群」 醫揭代謝異常之謎

女性較男性更容易罹患「魚腥症候群」;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資料照)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您是否聽過一種罕見的代謝異常,會讓患者身上散發如腐魚般的腥臭味?這種俗稱「魚腥症候群」(fish odor syndrome)、學名為「三甲基胺尿症」(Trimethylaminuria, TMAU)的疾病,雖不危及生命,卻常對患者的社交與心理造成巨大衝擊。本文將帶您認識這個疾病的成因、影響與應對之道。

據《生活科學》(LiveScience)網站報導,三甲基胺尿症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代謝疾病,全球盛行率估計從百萬分之一到二十萬分之一不等,且女性較男性更常見。患者因體內無法有效分解一種名為「三甲胺」(trimethylamine)的化學物質,導致其累積並透過汗水、尿液和呼吸釋放,產生獨特的魚腥異味。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甲胺主要由腸道細菌在消化特定食物(如雞蛋、肝臟、豆類、部分海鮮)時產生。正常人體內,一種由FMO3基因編碼的酵素會將三甲胺轉化為無味的化合物排出。然而,多數TMAU患者的FMO3基因發生突變,導致此酵素功能異常或缺失。此病多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需同時遺傳到兩個缺陷基因才會發病。少數情況下,大量攝取特定食物、肝衰竭、特定藥物治療或女性經期荷爾蒙變化,也可能誘發或加劇TMAU症狀。

TMAU的魚腥味可能從出生即存在,或在荷爾蒙劇變的青春期浮現。異味強度因人而異,可能持續或間歇出現,壓力(增加排汗)和飲食內容常會使症狀惡化。雖然TMAU本身不致命,但伴隨的體味問題往往嚴重影響患者的人際關係、求職甚至引發焦慮、憂鬱等心理健康問題,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目前TMAU尚無法根治,主要透過管理來減輕症狀。醫師會建議患者避免食用富含三甲胺前驅物質的食物,如特定乳製品、蛋、內臟、海鮮、豌豆等。生活管理方面則包含:使用弱酸性清潔劑、避免劇烈運動、勤洗衣物、使用止汗劑及學習壓力管理。

藥物方面,低劑量抗生素有助減少腸道產三甲胺的細菌;活性炭(activated charcoal)則能吸附腸道中的三甲胺,但需注意其可能與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務必遵照醫囑使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體臭如腐魚?罕病「魚腥症候群」 醫揭代謝異常之謎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97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