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3個月無醣類澱粉 學者:糖尿病、自律神經失調有望治癒

學者指出,若3個月暫時不均衡飲食不喫醣類澱粉(包括牛奶等),可讓自律神經失調回到正常運作的軌道;圖為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無論是要減重、治療糖尿病、自律神經失調,營養學者洪泰雄在指出,正確的飮食療法不可少,倘若3個月暫時不均衡飲食不喫醣類澱粉(包括牛奶等),可讓自律神經失調回到正常運作的軌道,而腎上腺素分泌(荷爾蒙),正常不再自律神經失調,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不再失序,憂鬱症、恐慌症、躁鬱症、過動症等都可以因飲食得宜而治癒。

洪泰雄說明,腦下垂體腺體具生長荷爾蒙的功能,被稱為8大腺體的總司令,分泌各種不同的荷爾蒙,利用它傳達各種荷爾蒙的訊息到身體下方的其它部位, 例如在其旁下視丘會傳達喫飽的信息(瘦體素)及肚子餓了訊息(餓饑素)給我們的腸胃迷走神經,讓我們停止進食或進食動作。當腦下垂體功能異常時,人體便會產生許多疾病,或者變得很胖、過高、矮小、巨人症、侏儒症,那是因為腦下垂腺功能失常所引發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洪泰雄指出,葡萄糖是腦部能量的來源。「血糖值」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攝取碳水化合物後,血液中的血糖一定會上升,不管血糖値多少,胰臟一定會分泌胰島素去降低血糖,以維持血糖平穩,或將血糖送入細胞供身體使用或是以脂肪方式儲存。但如果攝取過多的碳水化合物,而使血糖大量上升的情況,將會加重胰臟負擔,而產生胰島素阻抗問題,那胰島素就無法將血糖送入細胞,於是糖尿病焉然而生。另外當血糖降低時,也會由肝臓、肌肉等所儲存的肝糖,利用升糖激素,以便讓血糖上升,維持血糖穩定。

洪泰雄說,想要解決肥胖、糖尿病、自律神經失調等情形,可以改變飲食方式,把白飯,改成讓血糖平緩上升的糙米飯、攝取「食物膳食纖維」,以抑制醣類的吸收,建議用餐時,先喫蛋白質,讓血糖值不致快速上升 ,減少攝取醣類食物,多攝取「優質蛋白質」,以製造血清素,另外,還要養成不喫零食及喝冷飲的飲食習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3個月無醣類澱粉 學者:糖尿病、自律神經失調有望治癒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98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