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春天虛累累這樣喫! 中醫推「1食物」健脾去濁

中醫師表示,春睏可以透過飲食改善,如攝取健脾去濁的韭菜,但火旺症狀者則不建議食用;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俗話說:「春睏秋乏夏打盹」,指人們在春天時常感到疲勞、無精打採、注意力不集中、嗜睡。臻觀中醫診所中醫師周欣儀表示,此症狀可以透過飲食改善,如攝取健脾去濁的韭菜(火旺症狀者不宜食用)、幫助祛濕的山藥或生薑,以及補充維生素B群、鎂、鐵質等營養素都是很好的方法。

周欣儀在臉書專頁「」發文指出,春睏是一種人體對春季氣候自然的調節反應,與氣溫變化、日照時間增加、生理節律調整等因素有關,特別是在冬春交替時,身體需要適應新的環境,可能導致短暫身體的不適。

請繼續往下閱讀...

她分享《黃帝內經》提及的一段話:「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說明春天是養肝的好時機。另外,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春睏主要與陽氣升發、肝氣旺盛、脾胃虛弱等因素有關:

春睏4原因

●陽氣升發,氣血調節未穩定:春天屬木,與肝相應,陽氣開始生發,但人體尚未完全適應,導致氣血運行暫時失調,表現出疲倦、嗜睡症狀。

●肝氣旺盛,影響脾胃:春季肝氣偏旺,若肝木過亢,會克制脾土,影響脾胃運化功能,使人感到疲倦無力。

●脾虛濕困,清陽不升:若脾虛生濕,氣機阻滯,影響清陽上升,就容易出現困倦、頭昏等情況。

●氣血不足,供養不暢:氣血虛弱者,本身能量不足,春天陽氣升發時,氣血供應不上, 就容易感到疲倦乏力。

中醫師指出,春睏與陽氣升發、肝氣旺盛、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因素有關;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改善春睏3招

●調整作息:保持規律睡眠,順應自然,早睡早起,多曬太陽。

●均衡飲食:

1.補充3類營養素:多攝取富含維生素B群食物,如全穀類、瘦肉、蛋類;鐵質,如紅肉、深綠色蔬菜;,如堅果、香蕉等食物。

2.喫祛濕食物:如山藥、芡實、薏苡仁,或是在菜餚、湯品中放入一些生薑,都有助於補益脾氣,幫助濕氣代謝。

3.攝取健脾去濁食物:如韭菜。它同時具有益肝作用以及補陽的功效;但需注意的是,若有嘴破、口臭、或是眼睛紅腫等「火旺症狀」的人不建議食用。

●3處穴位按摩:

1.合谷穴:提神醒腦,緩解疲勞。

2.百會穴:提升清陽之氣,改善昏沉。

3.足三裏:補脾益氣,增強體力。

中醫師分享3個提振精神穴位。(圖取自臻觀中醫臉書)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春天虛累累這樣喫! 中醫推「1食物」健脾去濁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98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