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產後情緒障礙需要全家人一起陪伴度過;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林晏如)
文/林晏如
寶寶的誕生是一件令人喜悅的事,然而36歲王太太產後1個月卻面容憔悴、眼眶泛紅地表示,她好累,累到很討厭聽見寶寶哭,即便先生與婆婆都輪流照顧新生兒,她還是會不自主地生氣與悲傷,導致食慾不佳與焦慮不安。
3大層面平衡身體狀態
這是產後情緒障礙的症狀,依照嚴重程度可分為3大階段,約80%的產婦在產後10天內,都會有產後情緒低落(Postpartum blues或Baby blues),但通常2週後可恢復,然而有15%至20%的產婦,會持續超過2週以上的低潮,便是產後憂鬱症,甚至0.2%持續數個月以上且影響生活,稱為產後精神病。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產後憂鬱的生理因素是荷爾蒙的急速變動,懷孕期間雌激素增加10倍,其他包含黃體素、甲狀腺素、血清素等都處在高濃度,但生產後,這些濃度都會迅速降低,因此導致食慾減低與失眠,伴有煩躁、憂傷等症狀。雖然治療可以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為優先考量,然產婦需要哺乳時則須斟酌考慮,小心抗憂鬱藥經體內代謝分泌至乳汁中。
中醫對於產後的這些情緒變化,歸屬於「鬱證」或「臟躁」,綜觀近代中醫用於產後憂鬱症的方向,共有3大層面,分別是疏肝健脾、寧心安神及補腎養血,每個方向都有代表方劑與相關研究,包含:逍遙散、柴胡疏肝湯、甘麥大棗湯、解鬱湯、毓麟珠等,由中醫師評估新手媽媽的身體狀態處於哪個部分,再使用藥物重新達到平衡。
此外,滋腎填精的仙靈脾、菟絲子、生地黃,能提升甲狀腺功能,而逍遙散能增加血清素。
除了給予中藥外,也建議王太太可以多喝桂圓紅棗、玫瑰等茶飲,具有安神又調整肝氣的作用,從裡而外慢慢幫助產婦們一起學習做媽媽,同時又不擔心哺乳時影響寶寶,讓育兒過程走得更溫柔與堅強。
(作者為寶山中醫診所副院長)
▲圖為紅棗、龍眼肉、玫瑰、黑糖,是改善產後憂鬱的好茶飲。(照片提供/林晏如)
。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中醫溫柔守護 新手媽產後不憂鬱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98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