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指出,鱸魚精富含高生物利用率的「蛋白質、勝肽、支鏈胺基酸(BCAA)」,是許多人術後補養、增強體力、肌肉修復的熱門選擇;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養生風氣盛行,許多人會喝含有高品質蛋白質的「鱸魚精」滋補身體。營養師高敏敏分享,購買前應看清6大指標,選擇足夠蛋白質、總支鏈胺基酸、含勝肽、適量鈉、不含額外添加物、依照需求挑選製作方式。並提醒,痛風和高尿酸患者、腎臟病患者、高血壓患者、對魚類過敏者不建議服用。
高敏敏於發文說明,鱸魚精是以鱸魚為主原料(多為台灣鱸魚或金目鱸魚)長時間熬煮、高溫酶解後提煉出的營養濃縮液,因為富含高生物利用率的「蛋白質、勝肽、支鏈胺基酸(BCAA)」,是許多人術後補養、增強體力、肌肉修復的熱門選擇。
請繼續往下閱讀...
購買前看清6大指標
●總蛋白質含量(g/100ml):蛋白質是鱸魚精的營養核心,含量越高、效果越好;建議選擇每包最少4至8g以上的產品,確保足夠的營養補充。
●總支鏈胺基酸(BCAA):BCAA(白胺酸、異白胺酸、纈胺酸)有助於肌肉修復和降低疲勞,是鱸魚精的關鍵成份;建議選擇300到400mg/100ml以上者。
●勝肽(小分子蛋白):勝肽比一般蛋白質更好吸收,能促進修復、減少腸胃負擔;建議選擇標示有小分子勝肽、水解勝肽的產品,吸收效果更佳。
●鈉含量(mg/100ml):建議選擇鈉含量低於120mg/100ml,避免增加身體負擔。
●有無額外添加物(防腐劑、人工香料等):純鱸魚精應不含防腐劑、人工香料,成分越簡單越好;建議選擇100%鱸魚提取,不加多餘調味的產品。
●製作方式(傳統滴煉 vs. 酵素水解):傳統滴煉是透過高溫長時間萃取保留完整營養,但蛋白質含量可能較低;酵素水解採用酶解技術分解蛋白質,勝肽含量高、較易吸收,適合手術後、消化吸收較差的人。
鱸魚精含有較高的嘌呤,可能會引發痛風發作,營養師建議痛風患者避免飲用,尤其是急性期更要避免;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痛風、腎病 這4種人不宜
知道怎麼挑選,也要知道自己適不適合鱸魚精,高敏敏提醒,以下這些人不建議喝鱸魚精:
●痛風和高尿酸患者:鱸魚精含有較高的嘌呤,可能會引發痛風發作,建議痛風患者避免飲用,尤其是急性期更要避免。
●腎臟病患者(腎功能不佳):蛋白質與勝肽含量高,可能增加腎臟負擔,中重度腎臟病患者應諮詢醫師後再飲用。
●高血壓患者:有些鱸魚精鈉含量較高,長期飲用可能影響血壓控制,購買時要特別注意鈉含量。
●對魚類過敏者:對海鮮、魚類過敏的人應避免飲用,以免引發過敏反應。
營養師高敏敏。(高敏敏提供)
。
。
標題:保健「鱸魚精」挑選不踩雷 營養師揭4種人不宜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0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