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keep上市,從強調自律到把玩虛榮心

很難說教人運動到底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特別是在兩次遞表“折戟”港交所後,Keep才終於於7月12日如愿上市,成爲“线上健身第一股”。

Keep的發行價定爲28.92港元,上市首日高开4.77%,報30.3港元,午後盤中一度跌破發行價,最終報29港元,上漲0.28%。

回溯往昔,Keep創始人王寧通過跟隨健身視頻鍛煉,在8個月內減重50斤,這個頗帶有勵志意味的故事成功打動了投資人們。

作爲健身界的獨角獸,Keep上市前累計完成了9輪融資,匯聚了騰訊、高瓴、高盛等一衆頂級資本。其中,2021年1月,由軟銀愿景基金領投的一筆3.6億美元F輪融資,更讓Keep在業界名聲大噪。

相比之下,Keep的上市之路卻不太順利。

2022年2月25日,Keep一度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書,由於6個月內未通過聆訊,IPO申請狀態自動轉爲失效。同年9月,Keep再次更新招股書,但依然未能通過。

直到今年3月底,Keep第三次向港交所遞表,終於在6月21日通過聆訊並上市。

事實上,經過大刀闊斧的調整,Keep的財務數據有不小優化。

2023年第一季度,Keep公司收入4.47億元,相較於2022年第一季度的4.17億元增長7.2%;經調整的虧損淨額爲1.18億元,比去年同期的1.55億元人民幣大幅減少。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度,Keep營收依次爲11.1億元、16.2億元、22.1億元,逐年穩步增長。

但外界關心的盈利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從2019到2022年的3年裏,Keep已經虧掉了16億元。

上市,並不是Keep走向康莊大道的終點。

從主打免費到“什么都想做”

在互聯網發展的早期階段,主打免費、方便的Keep,通過提供聚合信息以及免費健身課程,迅速贏得了海量健身小白的心。

Keep收獲第一個100萬用戶只用了短短105天。在第921天的時候,用戶數破億。

這是线上產品獲客的經典路數。而Keep很快就面臨了和其他互聯網企業同樣的難題:如何變現?

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打开Keep,無非是挑選課程、同步訓練、繼而結束,整個過程並無太多停留。還有不少人在社交網站上表態,“用Keep這么多年,至今沒花過一分錢,沒买過一節課。”

韓劇《浪漫的體質》劇照

運動是延遲滿足,而購物只需一鍵下單。於是,Keep加快了商業化步伐,放棄了之前提過的,“沒必要過度推進電商與廣告,破壞用戶體驗。”

從2018年开始,Keep陸續推出了智能健身設備和配套運動產品,以及會員訂閱模式,由此也衍生出了三大業務线:賣线上健身內容、賣智能健身設備、賣配套的運動產品。

按照Keep在招股書中的說法,“三條業務线相輔相成,形成一個協同的商業閉環。线上健身內容爲自有品牌產品帶來流量,同時自有品牌產品也將流量再次引向线上健身內容。”

如今再打开Keep,已經看不到最初的克制。“社區”像小紅書,“運動商城”琳琅滿目,只有“運動”才有Keep最初的影子。

激進的商業化升級,無可避免地得罪了用戶,導致差評激增。“打开視頻准備練了,發現來了段廣告,白准備了。”有用戶吐槽。

而隨着攤子越鋪越大,投資回報依舊是一道結果爲負的數學題。

2020年到2022年,Keep經調整的淨虧損分別爲1.06億元、8.27億元、6.67億元。如果算上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近3年的累計虧損超過50億元。

什么都想做,讓Keep變得不再聚焦。

教人健身,不如賣獎牌

某種層面上,Keep的商業模式是反人性的。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運動健身,終究也比不過躺着玩遊戲、刷短視頻來得舒服。堅持喫喝玩樂很容易,但堅持運動健身則需要很強的自制力。

“下載過Keep,制定了計劃,看起來很美好。但就堅持了幾天,應該是我不夠自律吧。”有網友感慨。

正如Keep前員工在此前火爆全網的《Keep的困頓與終局》一文中指出,不管Keep如何打磨工具與產品服務,運動這件事對於大部分用戶來說,只是一個弱需求。

爲此,Keep不得不“花大力氣”燒錢獲客。

在Keep的財務狀況中,一項很重要的支出就是銷售及營銷开支。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Keep的銷售及營銷开支分別高達2.96億元、3.01億元及8.18億元,特別是2021年前三季度,銷售及營銷开支佔到了總營收的大頭,爲70.6%。

這一度爲Keep帶來了收益。2020年,Keep的平均月活躍用戶還不到3000萬,2021年就漲到了3435萬。

但隨着Keep开始削減營銷費用,月活躍用戶的增長也隨之放緩。2022年,Keep的平均月活躍用戶數同比只實現了200萬人的微增。

迷茫之際,Keep的業務线裏突然跑出了一匹黑馬:賣獎牌。

簡單來說,用戶在Keep平台付費報名虛擬體育賽事,如跑步、跳繩、騎行等,完成後就能獲得Keep設計的實物獎牌。

Keep依舊在如火如荼地舉辦賽事,這場報名費爲39元。

早在2015年,Keep就已經在平台上組織在线運動挑战賽。但真正出圈還是2021年底,Keep組織了一場线上慢跑,獎牌圖樣是找日本三麗鷗授權的卡通大耳狗。光是這一場活動就吸引了40多萬付費用戶,相當於以往賽事的20多倍。

嘗到了甜頭,Keep开始加大與各種IP的合作力度,接連推出多個限量版聯名獎牌,如美樂蒂、Hello Kitty、櫻桃小丸子、三眼仔等,並積極運營賽事。初衷是“拉新促活”,吸引非健身圈的用戶進入Keep的池子,再通過健身課程沉澱下來。

Keep的計劃是,讓Keep獎牌成爲年輕人的社交貨幣。

Keep賽事運營負責人白璐曾說,“跑步這個東西,天然就帶有某種榮譽屬性和送禮場景。女生喜歡獎牌,男朋友會給她跑一塊。女生會把男朋友替她跑獎牌的事,拿到社交媒體上去曬。”

這一策略頗有成效。據招股書披露,2022年,Keep虛擬體育賽事所得收入同比增長超500%。2023年第一季度,Keep公司收入同比增長7.2%,主要也來自於虛擬體育賽事的收入增加。

高喊“自律給我自由”,Keep突然悟了。與其教人健身,不如滿足人的虛榮心。

Keep在招股書中稱,未來可能會舉辦更多的虛擬賽事,以增加用戶的活躍度。

Keep需要一個自己的“劉畊宏”

當下,自有品牌運動產品業務是Keep最大的收入來源,爲其貢獻了五成以上的收入。從2019年至2022年,該項業務的收入分別爲3.96億元、6.37億元、8.72億元和11.37億元,近三年收入同比增速爲60.8%、37%和30.3%,增速已經放緩。

不少人對Keep的產品感到不滿,“买過Keep的體脂秤,根本連接不上手機,客服的回復也很機械。”“商城裏的東西买過一次就不想再买了,物流、質量都一言難盡。”

從外部看,華爲、小米等推出的體脂秤、運動手環、智能手表等終端產品的強勢崛起,也給Keep帶來不小壓力。

而包括獎牌營收在內的會員訂閱及线上付費內容收入,則成爲Keep近三年來收入增速最高、營收貢獻增幅最大的業務板塊。2022年,該業務板塊營收8.94億元,在總營收中佔比40.4%。

然而,隨着Keep體系內的獎牌數量越來越多,用貨幣學來解釋,象徵資本的價值遞減。

也就是說,獎牌數量越多,每一塊獎牌就會變得越來越不值錢,恐怕也很難獲得持續穩定的收益。

並且,如果Keep想把獎牌作爲流量入口去吸引新用戶,那就得面對另外一件事:如何將賣獎牌與主營業務產生關聯,提高轉化率,畢竟喜歡獎牌的用戶並不是典型的健身用戶。

天花板將至,卻沒有成熟的變現模式,即便上市,Keep的焦慮依舊難以去除。

對此,Keep在招股書中也坦言,“我們無法確定將成功應對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战。此外,我們可能無法於任何指定期間自經營取得足夠收入,或維持正現金流量或盈利能力。”

未來,Keep該如何做?

在Keep的商業邏輯裏,專業、獨特的健身內容才是最核心的一環。Keep希望以優質內容吸引新用戶,引導用戶成爲訂閱會員、購买配套健身運動產品,實現長期穩定的收益。這也是王寧的初心。

但從目前看,Keep依靠健身達人鞏固的內容護城河並不牢靠。此前,全球第一健身超級IP——帕梅拉曾在Keep上“出走”了100多天。在此期間,一些用戶離开了Keep。他們跟隨帕梅拉的最新課程,轉移陣地至B站、抖音。還有一些人甚至直接卸載了Keep。

而小馬哥、周六野、歐陽春曉等健身網紅,雖然籤約了Keep做獨家付費課程,但也並不是Keep的專屬。在其他平台上,他們同樣創作了大量優質且免費的內容,甚至獲得的流量遠超Keep。

健身IP能讓人們一窩蜂擁進Keep,也能讓他們迅速抽離。對於Keep來說,要維持增長,就必須拿出自己獨有的李佳琦、劉畊宏。這也是Keep目前所缺失的。

根據灼識咨詢的報告,中國线上健身市場規模於2021年達到了3701億元,到2026年將增長至895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爲19.3%。

Keep自然不會放棄這塊蛋糕。但如何將一盤好棋下到底,Keep還需講出新的故事。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keep上市,從強調自律到把玩虛榮心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3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