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研究發現,失智患者在確診前10年,就可能出現走路姿態變化;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台灣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銀髮族增加,推估失智症盛行率逐年攀升,顯示出早期發現、預防之重要性。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引述1項國外研究發現,失智患者在確診前10年,就可能出現走路姿態變化,因此當長者出現拖著走、晃著走、跛著走、碎著走,小心是大腦疾病或退化警訊,及早就醫、治療,有助預防或減緩病程。
65歲以上長者 失智症盛行率7.99%
黃軒在臉書專頁「」發文分享,根據結果,台灣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7.99%,且隨著年齡增加顯著上升,65-69歲間失智症盛行率為2.40%,70-74歲間為5.16%,75-79歲間來到9.10%,80-84歲間達16.00%,85歲以上更高達23.23%,由此可知,失智症盛行率在80歲以上的長者中更為普遍。
請繼續往下閱讀...
醫師表示,台灣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7.99%,隨著年齡增加顯著上升;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shutterstock)
步態改變 預示關節、肌肉、神經病變
既然老了,更容易失智,那有沒有可能提早知道、提早治療呢?黃軒引述1項發表於《》的研究發現,老年人的肢體動作功能,如走路步伐型態,會呈現衰退趨勢,這些肢體動作功能的問題,甚至會在診斷出認知障礙前早10年之久。
研究認為,老人家走路的步態有所改變,可能預示著關節系統、肌肉組織、神經系統出現病變,可能是失智疾病開始的信號,因此若長者開始出現以下4走路方式,須特別留意:
●一直拖著走:腳擡不起來,總是拖著地走,腳上似乎被地心引力吸住,無法輕鬆擡起腳走路,在臨牀上典型代表是正常腦壓的腦積水。這可能源自大腦自然老化、腦出血或感染等,並可能伴隨記憶力減退和排尿障礙(尿頻、失禁或排尿困難)。
●一直晃著走:這些人走路就好像喝醉,總是搖搖晃晃地在抓平衡點,走不到一條直線上,可能懷疑腦出血、腦梗塞、腦腫瘤,尤其是小腦病變等疾病,可能會造成小腦的損害,從而引起小腦功能障礙,導致不平衡的步態。
●一直跛著走:他的一條腿正常,而另一條腿可能有神經或肌肉功能障礙,無法一起行動,只能形成跛走的姿勢,這種情況多見於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狹窄、下肢血管堵塞、骨關節炎或單側腦血管疾病等。
●一直碎著走:這些人走路姿勢是小碎步且快速,腳掌會擦著地走,身體僵硬,並向前傾,似乎無法及時停住或轉彎,讓人感覺馬上要撲倒在地,當出現這種走路姿態時,可能是巴金森氏症,以及一些中樞神經系統的退化疾病,通常在中老年人中很早就會被觀察到。
。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早10年看出失智端倪! 研究曝「4步態」恐是前兆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73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