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一名男業務,身上出現蟹足腫,不僅抽痛、搔癢,還因此不敢穿短袖見人,連帶影響到與人互動,造成業績下滑。(記者陳建志翻攝)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52歲遊先生是一位汽車業務,近年卻飽受身上多處紅腫病竈困擾,不僅抽痛、搔癢,還因此不敢穿短袖見人,連帶影響到與人互動造成業績下滑,經前往皮膚科就診後,確診是蟹足腫,醫師給予類固醇注射及冷凍治療,加上外用藥膏,半年後多數病竈都恢復平坦,也不會抽痛,讓他恢復自信全力衝刺業績。
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皮膚科醫師薛聿涵表示,蟹足腫是一種由結締組織過度增生引起的皮膚病變,常由傷口癒合異常引起,可能的誘因包括外傷、手術傷口、針劑注射、打耳洞及青春痘,其特徵是厚實的疤痕超出原始傷口範圍,可能伴隨搔癢或疼痛,對患者的生活品質和心理健康造成影響。常見的誘發部位包括胸前、肩膀、耳垂與背部等較易受壓、拉扯的部位。
請繼續往下閱讀...
薛聿涵表示,蟹足腫常見症狀包括外觀異常:皮膚上出現明顯增厚的紅色或紫色疤痕,質地堅硬;搔癢與疼痛:疤痕部位常伴有間歇性搔癢或抽痛感,影響日常生活;功能受限:若病竈位於關節附近,可能影響活動範圍。
薛聿涵醫師指出,蟹足腫治療需根據病竈大小、部位及症狀程度制定適合的治療方式。(圖為染料雷射治療)(記者陳建志攝)
薛聿涵指出,蟹足腫治療需根據患者的病竈大小、部位及症狀程度制定,常見治療方法包括類固醇注射:局部注射類固醇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療方式,主要抑制纖維組織的增生與膠原蛋白生成,幫助軟化與縮小疤痕;冷凍治療:使用低溫冷凍病竈,破壞異常組織,適合較小的疤痕;染料雷射治療:選擇性破壞疤痕內的血管,減少血液供應,進而降低疤痕組織的增生與紅腫。
另外還有矽膠貼片與藥物貼片:藉由矽膠貼片提供持續的壓力,減少疤痕增厚;肉毒桿菌素注射與手術切除:對於嚴重或反覆復發的病例,可考慮肉毒桿菌素注射來減少張力,手術切除也是選項之一,但需配合術後放射線治療。
薛聿涵提醒,預防蟹足腫需從日常生活著手,尤其是曾有病史的患者,更應避免皮膚受傷,以及不必要的外科手術、紋身與打耳洞,若有傷口應及時處理,癒合期間避免過度拉扯或刺激,發現疤痕有異常增生跡象,應立即就醫,及早接受治療。
薛聿涵醫師強調,蟹足腫透過及早診斷與適當治療,多數病人可獲得改善。(記者陳建志攝)
。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業務男飽受蟹足腫困擾 類固醇注射+冷凍治療重拾自信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88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