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指出,免疫疾病通常不能單看數字、數量、濃度就「確診」,免疫系統疾病要確診,得法官辦案一樣,需要免疫風濕科醫師謹慎推敲;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後疫情時代人人都知道「確診」,新冠肺炎病毒可能過檢驗確定有沒有中獎,腫瘤癌症的患者多半是找得到身上的腫瘤,經病理醫師確認腫瘤組織中有癌細胞,就算「確診」癌症。不過台中榮總埔裏分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許伯爵提醒,免疫疾病通常不能單看數字、數量、濃度就「確診」,免疫系統疾病要確診,得法官辦案一樣,需要免疫風濕科醫師謹慎推敲,盡可能有憑有據,才能找到方向、改善病況。
許伯爵在臉書專頁「」發文指出,許多人以為找免疫風濕科抽血,就能知道自己的免疫功能好或不好,有沒有問題。事實上抽血根本沒辦法免疫功能好不好。絕大多數在醫院可以做的免疫檢驗,都在驗免疫細胞或是抗體的數量,或是在驗一些免疫相關蛋白分子的活性強度,沒有辦法驗出功能。
請繼續往下閱讀...
數值高不等於真的有免疫疾病
許伯爵以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為例,抽血檢驗RF類風濕因子抗體,或紅斑性狼瘡患者抽血檢驗dsDNA雙股DNA抗體,都得到的數字代表抗體的濃度。像是一個班正常有20個學生,現在變成60個學生,只能知道數量變多,但是想知道功能的話,得知道這些小學生有沒有功能,他們可以做些什麼,而非數量。免疫細胞或者是抗體的問題同理,驗到比參考值更多的免疫細胞,多出來的免疫細胞只是正常的增生反應,還是他們會在體內作怪,無法從抽血報告得知。
醫師提到,即使驗出抗體偏高、白血球偏高,或是驗出免疫球蛋白IgG高,都不代表這些偏高的數值就一定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傷害,也不代表就一定是免疫系統生病;示意圖。(讀者提供)
許伯爵提到,即使驗出抗體偏高、白血球偏高,或是驗出免疫球蛋白IgG高,都不代表這些偏高的數值就一定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傷害,也不代表就一定是免疫系統生病了。此外,免疫風濕科醫師也發現,即使在健康沒有症狀的人身上,也會偶爾驗得到一些異常的抗體反應,因此所以有異常的數據不等於病患就是得了什麼病,即使數據有異常,病患也可能是健康沒有症狀的正常人。
有某個抗體就有什麼病 過於線性直觀
許伯爵說,太多人對於「數字異常」有各種聯想,就連專業醫師也是。但免疫系統疾病要確診,就跟法官要辦案一樣,要謹慎推敲,盡可能有憑有據。因為免疫系統疾病要確診,就不像是大家所知道的新冠肺炎或是癌症,驗出來有異常就是有病,需要專科醫師仔細推敲反覆驗證。
許伯爵指出,驗到ANA抗核抗體就說是免疫疾病,驗到RF類風濕因子抗體就說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驗到SSA抗體就說是乾燥症,驗到dsDNA抗體就說是紅斑性狼瘡,都不是嚴謹的診斷。跟看到刀子就說刀殺,看到手槍就說槍殺,這不是真正診斷的方法。
許伯爵表示,診斷免疫疾病需要綜合考量很多因素,有些因素在醫師的邏輯裡也許沒有告知病患,但絕對不是抽血驗到什麼就等於是什麼病如此簡單。也不是符合幾種條件就等於有什麼免疫疾病這麼單純。
尊重專業 把診斷交給醫師
許伯爵說,大多數民眾應該都相信自己不會辦案抓壞人,辦案有辦案的專業,同樣的免疫風濕科醫師有醫師的專業,診斷免疫風濕疾病請找免疫風濕科醫師,不要自己當醫師。那些驗出來的異常都不一定可以解釋病情,那些偏高偏低的數據也不見得跟免疫異常有關係,而且高高低低的驗血報告也多半只能告訴我們變多或是變少,也不能夠解釋功能有沒有問題。
許伯爵強調,就是有這麼多「不一定」,專業醫師才有存在的價值,因為要在這麼多不一定之中,找到一個方向能夠改善病況。
。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免疫疾病怎麼判斷「確診」? 醫:像辦案請找專業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88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