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8狀態也會手腳冰冷 中醫提醒:別一味溫補

中醫指出,若一味進補可能會出現鎖喉、嘴破、口燥咽乾等症狀,手腳卻依然冰冷。(資料照)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台灣民眾多有冬日進補的習慣,喫完補湯剛開始覺得身體溫暖了點,而過一陣子又開始手腳冷吱吱,南投草屯言臻中醫診所醫師劉宥均指出,病毒或細菌感染、壓力、吸菸、三高、低血壓、缺鐵性貧血、甲狀腺低下、雷諾氏症都是手腳冰冷的病理性原因,若一味進補可能會出現鎖喉、嘴破、口燥咽乾等症狀,手腳卻依然冰冷。

劉宥均說明,手腳冰冷是身體在遇寒時為了保護內臟避免失溫,使末梢血管收縮,以減少熱量散失的正常生理機制。這時身體如果加強保暖,如戴帽子、穿外套,內臟血液流向四肢便可以回溫。

請繼續往下閱讀...

8病理狀態下的手腳冰冷

●身體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毒素改變大腦中的體溫調節中樞,使溫度上升,周邊血管收縮,減少熱量散失,在高燒的狀態下會出現手腳冰冷。

●緊繃的生活節奏、心理壓力,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使血管收縮,四肢末梢血流不足,易手腳冰冷。

●吸菸:尼古丁刺激交感神經興奮,誘發血管收縮,同樣會導致末梢血流不足。

●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患者,長期下來會增加血管硬化及狹窄的程度,導致末梢血液循環不良。

●低血壓:當收縮壓<90mmHg,舒張壓<60mmHg,四肢末梢血流不足造成手腳容易冰冷,常見於年輕女性,有家族遺傳。

當收縮壓<90mmHg,舒張壓<60mmHg,四肢末梢血流不足造成手腳容易冰冷,常見於年輕女性,有家族遺傳。;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缺鐵性貧血:血色素低於12,紅血球內的血色素減少,氣體交換率不良,常見於素食、不愛喫肉的女性患者。

●甲狀腺低下:當甲狀腺素分泌不足,身體新陳代謝變慢,身體產熱效能低。

●雷諾氏症:自體免疫相關疾病,四肢末梢對於壓力溫度異常敏感,導致末梢發紺、變白,當細胞嚴重缺血缺氧壞死則須截肢。

中醫看手腳冰冷

劉宥均指出,手腳冰冷在中醫又稱為「四肢厥逆」,清代醫家鄭欽安又將之分為陽厥和陰厥。

●陽厥:細菌、病毒進入身體後,產生的免疫發炎反應,如果身體沒有順利將外來的病菌對抗出去,他們便會長期幹擾自律神經、心血管及內分泌系統等,導致交感異常興奮、血管收縮等造成手腳冰冷。陽厥要清熱消炎,中藥有黃芩、黃連、石膏等清熱藥物,可調節免疫反應將細菌病毒對抗排出,讓自律神經系統及心血管系統回復正常機能。

中醫強調,規律的作息及運動、攝取適量的紅肉、足夠的蛋白質是維持人體生理運作的重要根本。(資料照)

●陰厥:指正氣已虛,因營養不良、作息不定、年老長輩、久病,導致陽氣衰微,心臟功能變弱,身體代謝產熱變差,能量利用率下降等。陰厥需回陽救逆,中藥附子可強心壯陽,桔梗、貝母可祛痰利咽,通利肺氣,增加氣體交換率,強化心肺功能。

劉宥均提醒,常有民眾補過頭,出現鎖喉、嘴破、口燥咽乾、尿道發炎、便祕、痔瘡等火氣大的症狀,卻還是手腳冰冷,當能量都拿去發炎,就無法被正常利用來產熱。

劉宥均強調,規律的作息及運動、攝取適量的紅肉、足夠的蛋白質是維持人體生理運作的重要根本。唯有將病因移除,例如感冒了將感冒治好,讓病毒離開身體、三高要好好控制,將生理機制校正回歸。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8狀態也會手腳冰冷 中醫提醒:別一味溫補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92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