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表示,泡菜高溫油炒、烘烤,容易出現致癌物;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黃宜靜/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泡菜料理超百搭,不論是當小菜喫,亦或是製成泡菜煎餅、鍋類等皆很適合!不過,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蕭捷健引述國外研究提醒,泡菜的食用方法不對,不僅營養流失,還可能生成2種致癌物質,其中又以高溫攝氏180度烹煮下,風險最高;反之,若能直接喫涼拌泡菜,便能喫進滿滿益生菌等營養,又能避免致癌物質下肚!
泡菜高溫油炒、烘烤 恐出現2致癌物
蕭捷健在臉書專頁「」發文引述說明,泡菜本身是發酵食品,經過適當發酵,亞硝酸鹽含量已經非常低,但若長時間高溫油炒或烘烤,會產生亞硝胺(N-亞硝基化合物)與丙烯醯胺。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亞硝胺:韓國食品研究院的報告顯示,泡菜原料如白菜、蘿蔔等本身含有硝酸鹽,在發酵過程中會轉化為亞硝酸鹽,若與蛋白質來源(如海鮮醬、加工肉品)一起高溫烹煮,可能生成國際公認的強致癌物N-亞硝基二甲胺(NDMA)。
●丙烯醯胺: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研究,當食物中的糖分與胺基酸在高於120℃的條件下反應時,例如泡菜煎到焦香酥脆時,就可能產生丙烯醯胺,這種物質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2A類致癌物。
醫師提及,涼拌泡菜才能完整保留活菌與營養;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高溫烹煮容易影響泡菜營養價值,蕭捷健解釋,益生菌怕高溫,加熱後好菌幾乎陣亡,即使是短時間加熱,泡菜中的益生菌活性幾乎完全喪失;再者,泡菜中的維生素C是抗氧化關鍵,但其對熱非常敏感,當水煮或長時間加熱時,會大量溶出至湯汁中或直接被破壞;另外,泡菜中的多酚、含硫化合物對亞硝胺有抑制作用,但高溫也可能降低活性,因此他彙整出不同烹調方式,對泡菜營養、安全性之影響:
●高風險組:如烤泡菜、泡菜煎餅、泡菜炒豬肉等屬高溫烹調料理,油溫高達180℃以上,此時容易使丙烯醯胺超標、產生PAHs致癌物,因此建議料理時,儘量縮短泡菜的烹調時間。
●中風險組:快炒2分鐘泡菜炒飯,維生素剩50%,益生菌全滅;滾煮10分鐘的泡菜鍋,營養全溶進湯中,建議起鍋再加泡菜更安全。
●低風險組:涼拌泡菜無加熱,便能完整保留活菌與營養,腸道最開心。
。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泡菜致癌? 醫點名是「烹調方式」惹的禍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93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