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財經

電價審議將召開!民生電價難凍漲 總統喊的「CPI控2%內」恐落空

本週即將進入3月,也即將進入電價費率審議會緊鑼密鼓決定4月電價是否調漲的時間。台電今年未收到來自政府所編列的2000億預算撥補,外界預期漲價勢在必行。但如何在確保台電財務合理性的同時,又要達到總統賴清德今年消費物價指數(CPI)控制在2%內的目標,恐是難如登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立法院1月審查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將行政院挹注台電的1000億,預算遭全數刪除。然而,台電表示,除了昨日刪預算的1000億元,因為立法院尚未審查,行政院2024年通過的1000億元撥補預算立院,若會期結束仍未審查預算就不復存在,相當於2000億預算受影響。

據台電官網財務統計,台電2024年稅前虧損為411億元,雖然已比2023年的1977億元明顯收斂,但仍未翻正;台電累積虧損已達4229億元,負債比率已達92.7%,逼近破產水位。

根據電價成本計算,目前售電成本為3.7113元,逾半貢獻來自燃料成本,以平均電價3.4827元計算,每賣出1度電的虧損約0.22元,至少要調漲6.5%才可以打平。

「漲工業、凍民生」難落實 物價將直接衝擊
不過,台電身為國營事業,必須要承擔國際燃料成本高漲下,仍必須穩定我國國際物價的任務,因此過去電價審議會鮮少允許台電調整至完全打平或轉盈,通常僅限於減少部分虧損。

過去3年,我國調漲4度電價,其中聚焦在調漲工業用電,從2021年底的每度2.58元,迄今經過3次調漲達到現階段的4.29元,上漲幅度已逾6成5。

同一時間,民生電價由於直接衝擊民眾生活,過去幾乎是鐵板一塊,3年來僅有2023年的4月調漲過民生電價,從每度2.65元調漲至2.77元,漲幅4.5%。

但政府與電價審議會透過「漲工業、凍民生」的策略也逐漸出現邊際效應,產業界皆指出,工業用電價格大幅超過發電成本,持續調漲將會影響到台灣產業競爭力,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表示,現階段企業成本增加15%、獲利減少將近5%,將造成產業選擇外移。

更要命的是,「護國神山」台積電去年10月也在法說會直言,「因為台灣電價多次調漲,目前海內外各廠,台灣廠區電費最高」,示警政府不應該再對產業界動刀。

諸多跡象看來,電價審議會若這次必須要面對電價調漲,無非必須要正視對於民生用電價格的調整。但如此一來,總統賴清德在各大商業新春團拜場合說,今年要把全年CPI控制在1.8%至1.9%,恐不攻自破。

但台電及電價審議會現階段也並非完全都是壞消息,當國際能源價格持續走跌,也減緩必須大幅漲價的壓力。

觀察2月油價、煤價及天然氣價格,均呈低於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第一年的價格,當時煤價、天然氣價格曾經一度高達現金價格的4倍、5倍,也是造成台電由「獲利王」轉為「虧損王」。

目前國際能源價格雖仍高於2020年疫情初期,但外界預測,若俄烏戰爭結束、川普政府若回鍋並擴大頁巖油開採,能源價格可能進一步下跌。


學者:民生電價難避免 CPI 2%內恐成空談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長吳大任也認同,民生電價要凍漲,應該很不容易,「因為台電只剩下這一部分還沒開刀」,但預估還是會採取分級漲價,也就是「用電多漲多,用電少漲少」,但無論如何這都會反映在CPI的「電費」,那麼物價要控制在2%以內就相當困難。

他補充,川普政府即將對全球及台灣課徵高關稅,如果這時候工業電價再墊高,恐真的會會讓外銷為主廠商會喫不消。

他分析,國際原物料價格按照現在趨勢,應該會持續走跌,油價甚至有機會在今年第2季跌破每桶70美元以下,對於台電是個正面消息。

吳大任也直言,台電的虧損不僅僅是燃料成本,還包括太陽光電、風電等再生能源躉購費率,以及捨去發電成本較低的核能電廠等,認為台電今年全年財務有辦法打平已經相當不錯,要想辦法降低負債,相當困難。

最後,他表示,自己覺得政府提撥補預算來挹注台電有其必要性,但不應該成為便宜行事的作法,應該要求教育、醫療及交通單位自行承擔漲電價壓力,而非要台電全部吸收,如今朝野對立嚴重,更不要期望撥補預算可像往年一樣順利通過。

關鍵字
  • 電價
  • 物價
  • 台電
  • 燃料成本
  • 撥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電價審議將召開!民生電價難凍漲 總統喊的「CPI控2%內」恐落空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93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