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財經

川普對等關稅仍有變數!專家點出台商2大雙重挑戰 籲提前布局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推動「對等關稅」,作為平衡美國長年貿易逆差、促進製造業回流的核心手段。專家表示,台商也將面臨原產地認定與報關策略雙重挑戰,即便川普的政策細節仍存變數,但目標「製造業回流美國」已是明確態度,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貿易環境,唯有提前佈局、強化內部制度與合規能力,方能在全球市場中穩健前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川普公布的行政命令內容,只有當商品中「美國原產成分」比例超過20%,且能明確拆算時,才可能僅針對非美國來源部分課徵對等關稅。若美國原產成分比例未達20%,則整件商品將適用全額關稅。換句話說,即便商品含有美國製材料或技術,若比例過低或無法提出清楚證明,仍無法享有任何稅負減免。

KPMG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關稅服務會計師洪銘鴻表示,商品是否為「美國原產」,並非企業自行認定,而是必須依據美國的原產地規則加以判斷。針對在多國進行加工的商品,其原產地的判斷是根據商品產生實質改變之地點判斷,而美國海關在判斷原產地時,將重點在於產品的名稱、性質與用途是否經加工產生本質變化。由於該認定涉及專業判斷與美國海關的實際審查標準,建議企業應及早諮詢專業意見,協助評估是否需調整產線,並降低誤判風險。

為因應對等關稅帶的之關稅成本衝擊,「首次銷售原則」也成為受關注的關稅評估工具,允許美國進口商在多層次交易中,以供應商對中間商的首次銷售價格作為報關價值,而非實際進口時的採購價格,從而有效降低整體關稅支出。

不過,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經理陳萱表示,對於採「轉單模式」運作為主的台商而言,實務操作難度可能不低。許多台灣公司實際扮演的是下單者或貿易商角色,由中國或東南亞工廠代工後再出口至美國。依照美國相關規定,若欲適用首次銷售原則,供應商與中間商之間須為真實且獨立的交易,且貨物以美國為最終目的地,並符合常規交易原則。

此外,陳萱提醒,採用首次銷售機制報關,通常需揭露供應商與轉單公司之間完整的交易文件與價格細節。這不僅仰賴供應商的高度配合,且有貨物成本被迫曝光之風險。但在當前環境下,美國進口商為了節省稅負,可能會更積極要求供應商採用首次銷售報關,甚至可能將其列為交易前提。若台灣出口商未與工廠建立完善的資訊透明機制,或無法提供所需資料,即使有意使用此機制,也可能因準備不足而錯失機會,進而喪失市場競爭力。

川普政府推動的對等關稅政策,不僅對台灣出口商帶來潛在稅負壓力,也牽動供應鏈資訊透明、原產地認定與報關策略的全盤調整。企業未來如欲因應相關規定,允應及早針對產品組成、來源成本、報關金額及文件準備進行細緻評估,避免因對政策誤解或準備不周,陷入不利的貿易處境。

洪銘鴻提醒,儘管川普的政策細節仍存變數,但目標「製造業回流美國」已是明確態度。企業應即早進行供應鏈流程與產品原產地的全面分析,評估是否具備合適的關稅管理空間,同時與供應商建立資訊揭露與配合機制。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貿易環境,唯有提前佈局、強化內部制度與合規能力,方能在全球市場中穩健前行。

關鍵字
  • 川普
  • 對等關稅
  • 台商
  • 製造業回流美國
  • 原產地認定
  • 安侯建業
  • 報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川普對等關稅仍有變數!專家點出台商2大雙重挑戰 籲提前布局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99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