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憂鬱症分4種 中醫依症教按穴 快筆記

中醫認為,憂鬱症的根本原因往往是由於氣滯、血瘀和陰陽失衡所引起的,與脾胃、肝、心等臟腑的功能失調密切相關;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遠離憂鬱症,中醫辨證施治給解方!彰化馬光中醫診所醫師楊婕妤指出,中醫認為,憂鬱症的根本原因往往是由於氣滯、血瘀和陰陽失衡所引起的,與脾胃、肝、心等臟腑的功能失調密切相關。可分為肝氣鬱結、心血不足、脾胃虛弱及腎陰虛等4型,依症施藥搭配穴位按摩能有舒緩及治療效果。

肝氣鬱結型

楊婕妤表示,肝主疏泄,能夠調節情緒及壓力。當肝氣不暢,氣機鬱結,會導致情緒波動大、煩躁、焦慮等症狀。長期肝氣鬱結可能進一步影響脾胃功能,導致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問題。

請繼續往下閱讀...

穴位按摩
●太衝穴:位於腳背,第一和第二蹠骨之間凹陷處。此穴可疏肝解鬱,調節情緒。
●陽陵泉穴:位於小腿外側,髕骨下3寸處,有疏肝解鬱、活血通絡、穩定情緒、緩解胸悶的作用。
●肝俞穴:位於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兩側各1.5寸處。此穴有疏肝解鬱的效果,有助於緩解焦慮、煩躁情緒。

藥材治療
●柴胡:疏肝解鬱,常用於肝氣鬱結所致的情緒抑鬱、焦慮等症狀。
●香附:理氣解鬱,疏肝和脾,適用於因肝氣鬱結引起的情緒波動。

憂鬱症分4種,肝氣鬱結型症狀與按摩穴位。(馬光中醫診所提供)

心血不足型

楊婕妤說,心主神、主血,心血不足會導致心神不寧,表現為焦慮、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症狀。可能源於脾胃虛弱、營養吸收不良或長期過度勞累。

穴位按摩
●心俞穴:位於背部,第六胸椎棘突下,左右兩側各1.5寸處。此穴可補心血,安神定志,適合心血不足引起的憂鬱症狀。
●神門穴:位於手腕內側,尺側腕屈肌腱的邊緣。此穴有安神鎮靜作用,適用於失眠、焦慮等心血不足引起的症狀。
●內關穴:位於前臂,腕橫紋上三指寬處。此穴有調理心氣的效果,能減輕心悸、焦慮、抑鬱等症狀。

藥材治療
●當歸:補血活血,增強心血,改善疲憊、記憶力減退等。
●龍眼肉:益心安神,補充心血,改善失眠、焦慮和情緒低落。
●枸杞:養肝腎,益精血,改善情緒低落、疲憊等症狀。

憂鬱症分4種,心血不足型症狀與按摩穴位。(馬光中醫診所提供)

脾胃虛弱型

楊婕妤指出,脾胃是後天之本,負責消化吸收和營養運輸。當脾胃虛弱時,氣血不足,容易出現疲倦無力、食慾減退等症狀,進而影響情緒。脾胃虛弱還可能導致消化不良,進一步加重心理壓力。

穴位按摩
●足三裏穴:位於膝蓋下3寸的位置。此穴有健脾補氣的效果,對脾虛引起的精神疲憊、食慾不振有幫助。
●脾俞穴:位於背部,第六胸椎棘突下,左右兩側各1.5寸處。此穴有補脾養血的作用,對改善脾虛引起的倦怠、消化不良等症狀有效。
●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腳踝上3寸的位置。此穴有補血養脾的作用,能改善脾虛引起的情緒低落、倦怠感等。

藥材治療
●黨參:健脾益氣,常用於治療脾虛導致的氣血不足,症狀包括疲勞、情緒低落。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補脾,適用於脾虛引起的食慾不振、倦怠等症狀。
●山藥:補脾養胃,增強體力,對脾虛導致的疲憊、情緒不穩有幫助。

憂鬱症分4種,脾胃虛弱型症狀與按摩穴位。(馬光中醫診所提供)

腎陰虛型

楊婕妤表示,中醫認為腎藏精,精生髓,並且腎主水,對於維持身體的內分泌平衡至關重要。腎陰虛會導致精力不足、情緒不穩定,並且可能引發焦慮和抑鬱的情緒反應。

穴位按摩
●腎俞穴:位於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兩側各1.5寸處。此穴可補腎陰,養精安神,適用於腎陰虛引起的失眠、焦慮等症狀。
●太溪穴:位於內踝骨後方,與跟腱間的中點。此穴有養腎陰、安神定志的作用,有助於腎陰虛導致的焦慮、失眠。
●三陰交穴:除了對脾虛有益外,三陰交也對腎陰虛有良好調理作用,能幫助改善由腎陰虛引起的情緒波動和精神不穩。

藥材治療
●枸杞子:養腎陰,益精血,對腎陰虛引起的精神不穩、失眠、焦慮有幫助。
●熟地黃:補腎養血,常用於治療腎陰虛、失眠、情緒低落等症狀。
●百合:養陰潤燥,安神定志,適合腎陰虛引起的心煩、焦慮等症狀。

憂鬱症分4種,腎陰虛型症狀與按摩穴位。(馬光中醫診所提供)

彰化馬光中醫診所醫師楊婕妤。(馬光中醫診所提供)




標題:憂鬱症分4種 中醫依症教按穴 快筆記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0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