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疑似諾羅! 海軍官校破百人腹瀉 感染症狀、途徑QA一次看

海軍官校從2月14日到2月23日中午,累計多達151名學生上吐下瀉,初步判斷可能是急性腸胃炎,疑似諾羅病毒導致。(資料照)

相關新聞請見:

黃宜靜/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高雄市衛生局昨(23)日接獲醫院通報,海軍官校學生自2月15日起,陸續發生腹瀉群聚事件,截至昨天中午12時,有症狀者累計151人,初步判斷可能是急性腸胃炎,疑似諾羅病毒導致。究竟近日常在新聞上看到的諾羅病毒為何,其傳染途徑、症狀、該如何預防?《》彙整常見Q&A資訊提供民眾參考。

請繼續往下閱讀...

高雄市衛生局昨(23)日確認接獲醫院通報,海軍官校學生自2月15日起,陸續發生腹瀉群聚事件,已持續派人至該校進行疫情調查、督導環境清消及安排人體採檢,初步研判為腹瀉群聚感染,疑似諾羅病毒導致。衛生局表示,截至2月20日起已無新增發病個案,持續針對發病個案及接觸者進行健康追蹤至2月26日。

此外,岡山區空軍官校也傳出類似狀況,衛生局於21日接獲通報,隨即到校進行疫調、督導環境清消與人體採檢,截至昨晚有症狀者累計4人,皆為學生且分屬不同班級,未達到衛生局公告規定成立腹瀉群聚事件人數。

岡山區空軍官校也傳出多名學生腹瀉狀況,截至昨晚有症狀者累計4人。(資料照)

感染諾羅病毒的症狀?

指出,諾羅病毒是一群可感染人類引起腸胃道發炎的病毒,其潛伏期一般為24至48小時。若不幸感染,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絞痛等症狀,也可能合併發燒、寒顫、倦怠、頭痛及肌肉痠痛。一般而言,年紀較小的幼童嘔吐症狀較明顯,症狀通常會持續1至10天,之後就會逐漸痊癒。

諾羅病毒之感染途徑?

關於諾羅感染途徑,疾管署說明,當食入被諾羅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或是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再碰觸自己的嘴、鼻或眼睛黏膜傳染。

疾管署強調,諾羅病毒的傳染力非常強,只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可傳播,可藉由排泄物或嘔吐物人傳人,因此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也可能受感染。有些人感染恢復後2週內,其糞便內尚有病毒,仍然具有感染力。

疾管署建議,平時應注意個人衛生,備餐前、進食前、如廁後及照顧病人、嬰幼兒等人後,皆應以肥皁或洗手乳正確洗手;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如何避免感染諾羅病毒?

疾管署表示,諾羅病毒因基因變異大而產生多種型別病毒株,單一次的感染並無法對其他型別之諾羅病毒產生完全的保護力,未來仍有遭受感染的可能。另外,諾羅病毒目前尚無疫苗可以施打。

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十分重要!疾管署建議,平時應注意個人衛生,備餐前、進食前、如廁後及照顧病人、嬰幼兒等人後,皆應以肥皁或洗手乳正確洗手;蔬果要清洗乾淨,避免生食生飲,尤其是貝類水產品應徹底煮熟再食用;與他人共食應使用公筷母匙;建議可給新生兒餵哺母奶可提高嬰幼兒的免疫力;最後,出入公共場所應戴口罩,以避免飛沫傳染。

感染諾羅須注意哪些事項?

感染諾羅病毒期間,應注意補充水分與營養,必要時補充電解質。建議可透過少量多餐的方式食用清淡飲食,避免過油或高糖分的食物刺激腸道蠕動,加劇腹瀉的情況;但同時也必須注意營養的攝取,以幫助腸胃道細胞的修復,待腹瀉或嘔吐症狀解除後2日,再接觸健康的人或調理食物。

病患須特別注意個人衛生,經常且正確地洗手,並避免接觸傳染,以防將病毒傳染給家人或朋友。另外,為預防疾病傳播,受病患污染的衣物、牀單應立即更換,並以漂白水消毒環境或器物表面,清理消毒病患之排泄物或嘔吐物時,應配戴口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疑似諾羅! 海軍官校破百人腹瀉 感染症狀、途徑QA一次看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93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