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川陳皮素能護腸 台灣「這水果」含量柑橘類之冠

醫師提到,台灣香檬不僅維生素C是檸檬30倍,且川陳皮素幾乎是柑橘類之冠。(資料照)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柳丁、椪柑等柑橘類水果在台灣相當普遍,是補充維生素C的好食物之一。醫師黃鬱純表示,柑橘類水果好處不僅於此,還富含「川陳皮素」(Nobiletin),尤其果皮含量更高。研究發現,此成分能修復腸道屏障,降低慢性發炎風險。並點名「台灣香檬」不僅維生素C是檸檬30倍,且川陳皮素幾乎是柑橘類之冠,泡茶喝不僅暖心也顧腸。

台北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鬱純在臉書專頁「」發文分享,柑橘類水果酸酸甜甜又容易存放,同時,富含維生素C的成分也可做為日常營養補充。但柑橘類的好處不僅於此,還有個容易被忽略的成分,那就是「川陳皮素」。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什麼是川陳皮素?她解釋,中藥有一味就叫做陳皮,也是成熟橘子的果皮經曬乾或烘乾後的產物,不少女性會拿來泡茶喝,裡面就富含「川陳皮素」,不僅是一種多酚,也讓果皮喫起來微苦的來源,本身屬於柑橘類黃酮的一種,其實它有相當多的功能。除了降血脂,也對腸道健康有許多幫助。

醫師提到,中藥有一味叫做陳皮,是成熟橘子果皮經曬乾或烘乾後的產物,裡面就富含「川陳皮素」,除了降血脂,也對腸道健康有許多幫助。(資料照)

能修復高脂飲食的腸道屏障

黃鬱純表示,根據2025年刊登在《Molecular Medicine》的研究指出,「川陳皮素」可能恢復高脂肪飲食(HFD)引起的腸道屏障受損,高脂肪飲食之所以造成腸道屏障受損,是因為飲食結構會影響腸道微菌叢組成,進而改變短鏈脂肪酸的含量,高脂肪飲食中組成來為多為高油、高糖與加工食品,無形中破壞腸道菌相,降低腸道微菌叢菌種多樣性,容易導致腸道屏障損傷,加速腸道發炎。

可降低腸道慢性發炎

黃鬱純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IBD)在過去幾年中患病率不斷增加,腸道持續性處於發炎階段,也讓腸道黏膜細胞加速發炎並提高纖維化的機率,(IBD)的主要表現就是「潰瘍性結腸炎」與「克隆氏症」,前者就常見,臨牀表現也較多,主要症狀是慢性腹瀉、腹痛、血便、黏液便,患者的腸子時時處在發炎狀態,持續性且長期很難根治,發炎久了也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機率。

根據2019年刊登在《歐洲營養雜誌》(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的研究指出,川陳皮素用於處理人類腸成纖維細胞(hiFB),並對小鼠進行口服治療,結果不僅可減輕小鼠結腸炎的發炎症狀,處理人類hiFB時,促發炎細胞因子的表達也隨之降低。

川陳皮素 柑橘果皮最豐富

黃鬱純說明,雖然許多柑橘類都含有川陳皮素,但含量大多來自於果皮,所以若喫完橘子,那些果皮還真的可別扔,不妨將橘子皮曬乾,然後沖泡成茶,若帶苦味可用蜂蜜調味,若擅長烹飪,也能將整顆橘子清洗乾淨然後打成汁小火熬煮成橘子果醬。

台灣香檬川陳皮素、維生素C都超高

黃鬱純提到,台灣盛產的台灣香檬,川陳皮素含量也非常的高,閩南語稱為「酸桔仔」、「山柑仔」,蠻多人跟檸檬搞混,但它其實比檸檬小更多,雖然小小一顆,但果肉中的維生素C是檸檬的30倍,果皮中的川陳皮素幾乎是所有柑橘類之冠,雖然不太好買,但若買得到,也多多支持台灣在地小農、或者也可直接購買陳皮,裡面一樣含有川陳皮素,用來泡茶加點黑糖、老薑,不只喝起來暖,腸道也會跟著暖暖的。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川陳皮素能護腸 台灣「這水果」含量柑橘類之冠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93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