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攝護腺癌化療 中醫輔助緩解不適

▲中醫針灸能緩解癌症治療的不適,幫助患者完成西醫療程;示意圖。(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陳冠宇

攝護腺癌好發於60到80歲之間的男性,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民國111年的統計,在男性新發癌症人數統計中,原為第5位的攝護腺癌前移2個名次至第3位。

好發60到80歲

攝護腺癌早期症狀可能和良性攝護腺肥大類似,包括尿急、解尿不暢、尿流斷斷續續、餘尿感、夜尿等,部分病人發現不對勁時,癌細胞早已遠端轉移至骨頭,出現骨骼疼痛、骨折、下肢無力等症狀。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攝護腺癌的西醫治療方式包括積極監控、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手術後常見的併發症為尿失禁,嚴重影響患者外出、社交的生活品質,一般約需要3個月至半年才能逐漸恢復,但中醫師能藉由健脾補腎的中藥及穴道來緩解患者尿失禁情形,也能透過針刺下背部的穴道,以達到類似凱格爾運動幫助訓練骨盆底肌肉的效果。

攝護腺癌的荷爾蒙治療方式為藉由抑制雄性激素睪固酮的分泌來抑制癌細胞生長,常見副作用為勃起功能障礙、性慾低下、骨質疏鬆、更年期症狀,例如潮熱、疲勞、憂鬱、失眠,其中以潮熱、疲倦症狀最為常見,而中藥的治療以滋陰清熱、疏肝解鬱為主,緩解荷爾蒙治療後的不適,且不會影響睪固酮濃度。

攝護腺癌常用化療藥物為紫杉醇與鉑金,常見副作用包含四肢麻木、噁心嘔吐、皮膚紅疹。針對化療後的手腳麻木,中藥治療以養血通絡、祛濕化痰為主,並搭配手腳末梢的穴道進行針灸治療,可減緩化療造成的神經病變。中醫治療噁心嘔吐則是透過健脾、降逆、止嘔,減輕化療造成的腸胃道黏膜發炎。另外,紫杉醇可能會導致皮膚出現紅疹伴隨搔癢,中藥以清熱解毒、祛風涼血為主。

中藥及針灸能緩解癌症治療後出現的不適,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並幫助病人順利地完成西醫的癌症治療,且不影響荷爾蒙變化。

(作者為馬偕紀念醫院中醫內科醫師)




標題:攝護腺癌化療 中醫輔助緩解不適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1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