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隊關鍵一戰先發投手莊陳仲敖。(資料照)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今(25)日晚間7時資格賽關鍵役開打!台灣隊將再對決西班牙,並將所有投手戰力「ALL IN」,期望拚下晉級經典賽門票。桃園聯新運醫中心醫師吳易澄指出,手肘傷勢是投手們最不樂見的狀況,有研究針對常見球路與手肘負擔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快速球對肘部的瞬間壓力最高,可能導致更高的傷害風險。不過,無論哪一種球路,過度使用、動作不當或忽略休息,都可能造成傷害。
吳易澄於臉書粉專「」發文指出,在職業棒球界,手肘傷勢一直是投手們最擔心的問題,特別是尺側副韌帶(UCL)損傷,幾乎25%投手都曾接受過Tommy John手術。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隊王牌徐若熙曾於2022年進行Tommy John手術。(資料照)
究竟哪種球路對手肘負擔最大?吳易澄引述今(2025)年1月《》1篇研究,針對研究針對快速球、變速球、曲球、滑球4種球路,分析它們對投手手肘施加的壓力,探討哪種球路對手肘負擔最大,結果發現:
●快速球(Fastball):球速最快(平均40.4m/s),手肘內翻力矩(elbow varus torque)最高(90.1 N·m),因此負荷率最高,可能導致更高的傷害風險。
●變速球(Change-up):球速較慢,但累積的手肘負荷第二高,長時間施加壓力,可能導致慢性疲勞傷害。
●曲球(Curveball)與滑球(Slider):手肘內翻力矩較低,對手肘的急性壓力較小。但若投球機制不當,仍可能增加受傷風險。
轉速與手肘壓力有關? 研究:無顯著相關
現代棒球強調旋轉速率(Spin Rate),以提升投球威力,那麼其與手肘壓力有關嗎?吳易澄提及,研究表明,旋轉速率與手肘內翻力矩之間沒有顯著相關性!換句話說,提升旋轉速率不一定會增加手肘壓力,但也無法降低受傷風險。
旅日火腿新秀孫易磊有望在台西戰上場。(資料照)
降低投球傷害風險 注意3件事
如何降低投球傷害風險?吳易澄建議3件事,首先,應提升投球機制,確保動作流暢,避免不必要的手肘壓力;再者,也要強化肩肘穩定肌群,增強前臂、肩袖與核心肌力,分擔投球壓力;最後,也要記得控制投球量與休息時間,特別是快速球與變速球的比例要適當調整,避免累積性傷害。
吳易澄總結,該篇研究結果與過往幾年之研究相似,「快速球」雖然是投手的重要武器,但對肘部的瞬間壓力確實最高;而被誤解為最傷肘的「曲球」,實際與快速球相當甚至更低一些;「變速球」雖然瞬間壓力小,卻存在作用時間長、累積負荷不容忽視的風險。因此,無論哪一種球路,過度使用、動作不當,或忽略休息,都可能造成傷害,持續關注投球量、技術細節與恢復狀況,才能投得久。
。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WBCQ火球男全就位! 研究點「這球路」最傷手肘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93946.html